《上海公報》過時 美中應簽署第四公報
劉屏/華盛頓二日電 美國民主黨的外交智囊、前主管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郝爾布魯克今天指出,美國與中共的雙邊關係已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而進入「第三階段」,所以兩國應該簽署第四份聯合公報,以因應新的情勢,並將有助於台海兩岸開啟建設性的對話,不過他並不認為此將改變美國在台海核心議題上的既定立場。華盛頓郵報言論版今天刊出郝氏的文章。他認為,一如美蘇關係主宰二十世紀下半葉的國際事務,下一個歷史週期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是美「中」關係,對美國國家利益至關重要。他把美中關係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一九七一年季辛吉秘訪北京到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第二階段從一九八九年到去年九月十一日,現在則是第三階段。他認為,第一階段時,兩國關係基本上穩定發展。第二階段則不同,一方面冷戰結束,一方面雙方在貿易、民主、人權、台海、西藏、宗教自由等議題出現很多摩擦,雙邊關係出現很多紛擾。
郝氏表示,到了小布希總統上臺,情形原本可能更加惡化。但是去年九月十一日,兩國關係出現意想不到的機會,因為就像冷戰時有個共同敵人-蘇聯,現在兩國有了另一個共同敵人,就是恐怖主義和回教極端教義派。兩國關係也就進入第三階段。
郝爾布魯克說,美國總統布希和中共國家主席江澤民十一月間在上海會面,為兩國關係的第三階段奠定了基礎。他認為,兩國之間仍然存在各種歧見,但藉新的機會強化兩國共通之處並公開處理歧見「不僅可能,而且必須」。而其具體做法,郝氏認為就是開始談判第四公報,以處理各種新的議題,並根據新的現實主義更新兩國關係。
美「中」之間的三項公報分別是一九七二年的《上海公報》、一九七九年的《建交公報》、以及一九八二年的《八一七公報》。郝氏認為,即使第三份公報,至今亦已逾十九年。十九年來,發生許多大事,例如冷戰結束、臺灣民主化、六四天安門事件、香港主權移交、中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中共對西藏展開新的鎮壓行動等,而這些事件都是擬訂前三份公報時沒有料到的。另外,在朝鮮半島、國際毒品走私、愛滋病防治、環境保護、對抗恐怖主義等,兩國有多項共識,可藉新的公報開拓新的合作領域。
郝氏表示,美國若與中共開始討論第四公報,美國國內會有不同意見,例如會有人擔心美國改變在台海議題上的既定立場。不過他認為,有關台海政策,在周邊問題上可能有些變更,但在核心議題上不會改變。郝爾布魯克說,新的公報未必能夠防範美「中」出現新的對立,因為兩國關係仍可能因西藏或臺灣而引爆,但新公報「有助於兩國建立更強固的關係,並可能協助臺灣與大陸開啟更具建設性的對話」,亦有助於美國處理全球議題,包括對抗恐怖主義。
這位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認為,談判第四公報會有困難,但不會比《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難。他指出,除了臺灣外,華府應藉著新的公報表達美國對宗教自由、政治民主、人權、西藏等議題的觀點。兩國亦可重複《上海公報》的模式,對於有爭議的議題,同時列出雙方看法。
不過無論柯林頓政府時代或布希總統上任後,有關第四公報之說,美國政府一向明確否認。
中時電子
- 關鍵字搜索:
-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