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西方經濟界尖銳質疑大陸經濟增長

近5年來,亞洲遭遇了兩次重大挫折,一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這使得東亞從散落的珍珠成為蒙塵的珍珠。二是2001年全球經濟陷入「增長性衰退」,日本、新加坡、香港等經濟體度日維艱。在此背景下,大陸官方媒體利用種種「統計」數字把大陸經濟描繪成「一枝獨秀」,這不得不讓西方主流媒體和經濟學大腕們開始對大陸經濟增長表示高度質疑。

對於大陸經濟增長betway体育手机网 以及最為有力的挑戰要數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羅斯基(Tomas G. Rawski)。他先後發表了兩篇文章「中國的GDP統計出了什麼問題」以及「中國的GDP統計:該被警告?」 從經濟增長和能源消耗的萎縮,從物流的下降和主要工業產品的緩慢增長,從服裝等的消耗到農業的遲滯等等因素,幾乎是全方位地對大陸經濟增長表示高度質疑,並責問大陸為什麼這樣用大部頭的統計書來造假(why China cooks the books)?。他的結論驚世駭俗,「在並不改變GDP構成的情況下,1997--1998年,需求和消費的實際增長率最多為2.2%。由於能源消耗減少,很多工業部門產出下降,大量的失業,普遍過剩的生產能力,庫存增加及特大洪災的影響,因此,1997--1998年GDP增長2.2%是一個遠比7.8%的官方數字更為合理的推算。而且,2.2%是一個上限。實際上可能更低,甚至有可能為負數。」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對中國經濟增長數字的質疑是:「誰能告訴我,如果體質健全的香港經濟增長率為零,那麼中國7.3%的高經濟增長率如何能辦到?」「誰又能解釋,中國如何在一年內將通貨膨脹率由10%降到零,並在此期間保持穩定的經濟發展?」

2001年12月,法國《費加羅報》評論說,大陸騰飛了20多年的「經濟奇蹟」已經出現羽翼麻痺的症候,大陸經濟增長中結構性弊病日益顯現:一方面高增長率的「經濟奇蹟」需要加大投資來維持,另一方面加大投資又促成工業能力過剩而導致價格下跌。大陸經濟增長模式正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在2002年1月,印度外交部長辛格對《今日印度》雜誌社說,大陸在公布經濟增長統計時「捏造」數字。他說大陸去年的國民經濟增長率「多捏造了兩個百分點」。

在2002年3月於香港召開的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洲投資會議上,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和管理教授瑟羅(Lester.Thurow)認為,在過去5年世紀上大陸經濟陷於呆滯狀態。自86-96年的10年內,大陸每年通貨膨脹率高達10%以上,但到了九七年卻在一年內奇蹟般消失,只有經濟萎縮才能造成這種現象。索洛教授的結論是,未來大陸經濟將面臨長期負增長。

英國《經濟學家》在2002年3月份撰文稱,從1997年至2000年,中共官方虛頒經濟成長率為24.7%,但同一時期的能源消費成長卻下滑12.8%,經濟成長與其仰賴的能源消費竟然背道而馳,其間的矛盾性不辯自明。大陸經濟成長數字的矛盾性,還包括就業率與消費者物價雙雙下滑。

在2002年3月,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在一份報告指出,大陸只有一個省低於全國平均增長水平。北京也經常很早宣布估計年度增長數字和其它數據,例如在十二月就宣布全年數字,但後來很少修正。大陸以捏造官方數字而著稱,甚至大陸領導人都不能保證統計中沒有「水份」。這些玫瑰數字提高了一萬二千億美元的經濟將實現今年增長百分之七目標的機會。

在2002年4月,瑞銀華寶的一位學者在大陸的一份素以挖黑為己任的著名財經媒體上撰文,對大陸經濟增長表示懷疑和憂慮。全文並沒有太多可觀瞻之處,但有兩點令人毛骨悚然,一是作者指稱大陸目前存款對流通中現金的比例已經迅速上升到9:1,然後將1994-2000年間存款/現金比和美國爆發1929-1933大蕭條時的存款/現金比的數據時序圖重疊;二是作者指稱大陸經濟增長中,高度依賴固定資產投資,並將大陸近20年固定資產投資/GDP和韓國在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前後10年的數據時序圖重疊。儘管作者保持著微妙的緘默,但其無疑是在隱示我們,大陸經濟增長,可能已經到了類似美國遭遇大蕭條或韓國遭遇金融危機那樣高危的「臨界點」!

如果大陸的赤字以每年27%(1998-2001年)的速度增長,而GDP增長像羅斯基所稱的那樣僅有-2-2%的增長,大陸的財政風險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不同結果? 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小於或等於零,則國債餘額對GDP之比將趨於無窮大。這也說就是說,大陸的財政危機將不可避免,而大陸經濟將在未知的某一天突然崩潰,就像墨西哥以及亞洲金融危機各經濟體那樣。

在網際網路上,還真的有人在預言:下一個崩潰的是中國大陸。(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