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銘:江澤民不退,中國必亂
十六大前的中國政治情勢並不混沌。多數中國人心中都清楚:假如江澤民在十六大堅持不退,他就是效法毛澤東晚年,必導致中國內亂。中國災難的根源:獨裁者拒絕轉移權力
中國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以來,歷史上進行過兩次權力轉移,即「第一代核心」毛澤東向「第二代核心」鄧小平、與「第二代核心」鄧小平向「第三代核心」江澤民的權力轉移。那兩次權力轉移,照毛澤東的說法,是在「腥風血雨」中進行的。毛澤東發動了「文化大革命」,整死了兩個自己指定的「接班人」劉少奇和林彪。鄧小平發動了「天安門鎮壓」,他指定的兩個「接班人」,第一個胡耀邦是被他廢黜後病死,但天安門鎮壓的起因正是人民悼念胡耀邦,而獨裁者容不得人民懷念自己的領袖。第二個趙紫陽,廢黜後被江澤民軟禁至今。而造成從「文革」到「六四」的中國災難之根源,均與獨裁者拒絕轉移權力分不開。
毛澤東原已退居「二線」,讓劉少奇任中國國家主席,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讓鄧小平任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讓周恩來任總理,主持中國國務院。發動「文化大革命」那一年(一九六六),毛已經七十三歲,忽然覺得自己「大權旁落」要重回「第一線」。毛從武漢游罷長江回到北京,就奪了劉少奇和鄧小平的權,「親自指揮」文化大革命,召開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炮打劉少奇、鄧小平司令部」,另立林彪為「接班人」。毛澤東最後十年(七十三歲到八十三歲)給中國帶來的巨大災難,今天已舉世皆知。
毛死後鄧小平復出,也是七十三歲(一九七七),當年頭腦還清楚,總結了斯大林、毛澤東失敗的教訓,提出「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包括「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和「廢除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終身制」。鄧自己拒絕擔任黨、政第一把手,讓比他小十一歲的胡耀邦當中共中央主席兼總書記(十二大後取消黨主席),比他小十五歲的趙紫陽當中國國務院總理。鄧開始並不想當軍委主席,他本來屬意羅瑞卿;羅與胡耀邦關係好,一文一武,都是堅定的改革派,可穩大局;可惜羅在德國去世,鄧一時找不出適當人選,才答應暫時出任軍委主席。他培養過幾個對象:耿飆不適任、楊勇早逝,最後找到楊尚昆,軍隊不大信服,聶榮臻元帥表示反對;所以鄧小平「暫時」出任軍委主席,一任就是九年,直到一九八九年交給江澤民。那時鄧已八十五歲,早被保守派和貪瀆、腐敗的既得利益集團包圍,不但背棄自己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廢黜堅持改革的兩位總書記胡耀邦和趙紫陽,還下令鎮壓要求民主改革的首都學生與平民。
鄧比毛高明之處,是最終沒有放棄「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這一條。一九八九年他把黨政軍大權交給江澤民之後,雖然對江澤民、李鵬「以反和平演變為中心」取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錯誤路線強烈不滿,也只是以一介平民之身「舉家南巡」,發表了強硬講話「誰反對改革誰下臺!」並未像毛澤東晚年那樣自己再度上臺搞鬥爭。他只是推薦了朱鎔基與胡錦濤兩個關鍵人物進中共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以與李鵬同年的朱鎔基制衡李鵬,保住「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比江澤民小十六歲的胡錦濤準備未來接替庸才江澤民。此雖非比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制度改革問題求根本解決,尚不失為保持中期穩定的權宜之計。
一九九二年「南巡講話」和十四大朱鎔基、胡錦濤進入中共領導核心之後,鄧認為自己安排後事已畢,從此不講話干政,沉默五年之後才去「見馬克思」。
一九九二年至二○○二年的中國,可以說成敗均繫於鄧小平的「遺產」。政治改革完全停頓甚至比胡耀邦、趙紫陽時代大大倒退,是由於鄧小平晚年背棄政治改革與廢黜胡、趙。經濟發展有成與大局尚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鄧推薦了懂經濟的朱鎔基和顧大局的胡錦濤,避免了權力鬥爭與接班危機。
今天中國要避免大動亂、大災難並不困難,只要江澤民不學毛澤東晚年發動權力鬥爭、製造繼承危機就行。
江澤民的恐懼與他的選擇之限度
江澤民效法毛澤東晚年發動權力鬥爭、製造危機的機率有多大?取決於江澤民的內心恐懼與他的選擇之限度。
江澤民可能拒絕交出權力的個人因素,是出於內心恐懼。
第一、怕「六四」天安門鎮壓學生民主運動翻案,怕趙紫陽重獲自由、怕法輪功翻案。「六四」與趙紫陽案,是鄧小平晚年製造的冤、假、錯案;而江澤民是「六四」鎮壓學生民主運動和廢黜趙紫陽的最大受益者,所以一直抗拒翻案。法輪功案則是江澤民一手製造,已整死數萬人。這些案子一旦江澤民權不在手,肯定會像毛澤東製造的冤、假、錯案一樣翻過來,還歷史與人物以本來面目。對江澤民來說,即使新領導人胡錦濤們不追究江澤民的個人罪責,也有損「第三代核心」的「偉大、光榮、正確」形象。
第二、對新領導班子不放心。江澤民一旦交出權力,新領導班子將由兩部分人組成。一部分是「三朝元老」。黨總書紀胡錦濤、全國人大委員長李瑞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都是鄧小平、胡耀邦、趙紫陽時代擔任中央和地方領導職務的「三朝元老」,而且能力一流。而另一部分江澤民自己培植的人,不是能力差,如吳邦國;就是資歷淺、不得人心,如曾慶紅,鄧小平死後江澤民才敢把他送進十五大中央委員會。這樣一個新班子能不能忠於江澤民個人和他的「路線」,江澤民心中並無把握。
所以就江澤民個人利害考量,現在轉移權力給「第四代核心」,不能不心懷恐懼。他顯然更樂意選擇不交出權力。但是江澤民畢竟不是毛澤東,他的選擇有客觀環境限制,難以為所欲為。
第一、年齡。江澤民已經七十六歲,比毛澤東晚年發動大革命時還大三歲。世界上他的「戰略夥伴」,無論年長的(葉爾欽)、年輕的(柯林頓),均已退出歷史舞臺。國內、黨內他的同齡人已無人在位。過去毛、鄧在位,總要找幾個比自己年紀大的在自己周圍,如毛澤東周圍的朱德、董必武,鄧小平周圍的彭真、葉劍英。而江澤民容不下一個比他大兩歲的喬石。中共十五大時,七十歲以上的中央委員只留下兩個:華國鋒和江澤民,一個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一個鄧小平指定的「接班人」,而華國鋒早已在十七年前(一九八○)辭去黨政軍領導職務。假如十六大江澤民還要留在中央委員會,形單影隻,實在太滑稽了。
第二、制度。廢除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終身制,也算「鄧小平理論」之一。中共十五大江澤民為逼退喬石,還加了一條七十歲以上退出中央委員會的關卡。例外的只有華國鋒、江澤民兩人,華國鋒是江澤民的「陪榜」(比「陪綁」好聽一點」)。那年喬石七十三、江澤民七十一。江澤民為了表示自己不算違反制度,還對日本訪客說:「我的生日在下半年,可以少計一歲,算七十歲,可以連任一屆,十六大退休」。所以江澤民若作出相反選擇,既違反制度和十五大共識,又違背自己的諾言。
第三、後果。就權力轉移的客觀環境來說,十六大所處的條件是中共歷史上最成熟的。胡錦濤、李瑞環、溫家寶都是擁有從地方到中央,長期黨、政工作歷練的資深領導人,比江澤民當年從上海調到北京當「第三代核心」時成熟許多。而中國面臨的內外形勢,也比當年六四大屠殺後安定。江澤民在此時轉移權力,對中國未來發展有利,也符合國際社會對中國穩定的期待。若江澤民拒絕轉移權力,則是給全黨、全國和國際社會發出不祥信號,表明江澤民要學毛澤東搞權力鬥爭更換「接班人」,發動新的「文化大革命」了!中國必將再度陷於毛澤東晚年的內亂與災亂之中。
然而今天的江澤民與當年的毛澤東有兩點不同:
一是個人條件不同。江澤民不具備毛澤東在那個時代的個人魅力,足以使迷信他的人群如醉如痴,「跟著偉大領袖在大風大浪中前進!」
二是歷史條件不同。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是「史無前例」。大家沒有經驗,跟著他走進歷史災難。今天中國人在災難中得到了教訓,容不得再有人學毛澤東晚年為權力鬥爭把國家帶進災難了。
這就是江澤民選擇之限制。
中國擁江獨裁的勢力有多大?
中國擁江獨裁的勢力肯定有,但不如輿論渲染的那麼大。他們像臺灣的聯共反臺派一樣,是囂張的少數。他們是反黨、反國、反民,只為個人既得利益所驅使。輿論說他們代表軍隊、代表地方領導階層、代表高階知識份子,是虛張聲勢嚇人。
軍隊、地方和知識份子,同大多數中國民眾一樣,都要安定,不要內亂。只有軍隊、地方、知識份子中一群貪瀆、腐敗、違法亂紀的特權份子,生怕「變天」,就是怕保護他們貪瀆、腐敗、違法亂紀的那片「天」發生變化,他們會受到法律制裁。那群人在軍隊、在地方、在知識界是少數。他們既囂張又脆弱,一面鬧,一面準備好了退路,貪瀆所得存到了外國銀行,子女在國外買好了豪宅。他們是一旦保護傘失靈,可以隨時逃跑的一群人。這樣一群既無道德,又無信心的既得利益者擁江獨裁、擁江拒退,以保護自己的特權,成得了氣候麼?
所以我不同意李侃如的「中國不可知論」。中國是可知的。從北戴河到中共十六大,結果無非是三種:
一是江澤民順從黨意、民意,按制度、按諾言於十六大轉移權力給「第四代核心」,是中國之幸,也是江澤民之幸,他可以保全晚節。
二是江澤民對抗黨意、民意,順從貪瀆、腐敗的既得利益特權集團擁戴,效法毛澤東晚年,把十六大開成毛澤東發動權力鬥爭的八屆十一中全會,拒絕轉移權力給「第四代核心」。中國會亂一陣子,但江肯定維持不了多久,他是自取滅亡。他的追隨者將隨著他的失敗一鬨而散。毛澤東的文革對中國是一場大災難,對毛個人是出悲劇,因為人們當時不理解,糊里糊塗跟著走進災難。江澤民東施效顰的「文革」對中國將是一場小災難,對江個人則是一出小鬧劇,因為人們不會再糊里糊塗跟著走進災難。按照江澤民的演員性格,如果人們不在北戴河到十六大前及時制止他,演出這種禍國殃民小鬧劇的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
TaiwanNews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阮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