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黨票保障不了財產安全

中共十六大閉幕後,議論最多的主題有二,一是江澤民連任軍委主席,二是私營老闆入黨和私有財產的安全。就我的閱讀範圍而言,媒體並不真的關注前一個問題,只是奉命行事而已。因為,那是黑箱內的權力分配,百姓和媒體就是想關心想參與,也根本找不到門兒。

私有財產的安全

人們更關心後一個問題,因為這與每個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特別是發了財的富人們尤其關注,媒體也自然格外重視。看看這些天的各類媒體,關於私有財產安全的討論隨處可見,我就看到起碼不下幾十篇這類文章,有的是中共官員的宣講,有的是採訪私營業主,有的批判現行產權制度的弊端,有的是分析產權改革的前景,有的回顧私營經濟發展的歷史……等等。主流媒體和中央派往各地的十六大宣講團,自然是為三個代表大唱讚歌,重點凸出富人入黨的意義。歌詞是:民營經濟終於從"夾縫"走入"陽光地帶"。感謝黨中央!感謝江主席!

我認為,官方主流媒體強調富人入黨是進入"陽光地帶",對於私有財產的安全而言,實在是文不對題。這些年的經歷已經證明:自上而下恩賜的政治地位的提高,只有榮譽上的表面風光,而在財產保護上並沒有實質作用。那些瞬間消失的大富翁們,大都曾經在政治上有過耀眼的光環,但是,無論是人大代表還是政協委員,無論是勞模還是慈善家,無論是老黨員還是新黨員,這些政治光環並沒有保證他們的財產和人身的安全。只要是政權作秀和內部權爭的需要,連政治局委員陳希同都可以下大獄,就別說區區資本家了。中共政權想讓你發財你就隨便發,可以全無顧忌;不想讓你發財你就歇了吧,即便你自以為神通廣大或清白無辜,因為權力和把柄都攥在黨魁手中。

黑箱作業與腐敗

私營經濟的地位是否真正提高,私有財產能否真正安全,與其爭著入黨,不如全力謀求對私有產權的憲法保障。所以,那些具有民間傾向的媒體(如《南方週末》、《21世紀經濟報導》、《經濟觀察報》等),那些自由主義的經濟專家和法律專家,全國工商聯的負責人,在十六大後對三個代表的解讀,重點是論證產權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呼籲加快產權改革的步伐,主張通過修憲、起碼是通過單獨立法來明晰產權。最近傳出,人大正在討論《護權法》,實際上就是如何用法治來保護私有財產。

法治保障的產權,不僅是在法律上明確私有產權和公有產權的界限,給予私產和公產以平等的地位,而且在中國特定的國情下,更要緊的是在法律上明確剩餘的國有資產如何處置,這才是真正的大問題。因為,在近些年事實上的國企改革和私有化同時進行的過程中,權貴們通過黑箱作業瘋狂瓜分國有資產的貪婪,已經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掌杓者私分大鍋飯已經成為國有資產重組的慣例,其中的腐敗之嚴重比行賄、貪污、走私或偷漏稅更可怕。金融黑洞、股市黑幕、大量失業和社會保障嚴重不足等社會問題,皆與極少數掌杓者私分大鍋飯和國有資產嚴重流失有關。那些特權者及其家族們的發家致富,根本不用像白手起家的私營老闆那麼辛苦,中共的所謂"國有資產",對於權貴們來說無異於現成的金山,幾個公哥兒經過討價還價,商量好了瓜分方案,各人往自家裡搬就是了。

當下中國,市場化和私有化,帶來的是強盜式和裙帶式相混合的資本主義,財富的再分配沒有起碼的社會公正可言,平民百姓是不公正分配的最大受害者。所以,在十六大明確了國有資產的分級管理和必然減持的情況下,如何在法律上清晰界定國有資產的產權歸屬,不使產權在實際上變成"代理人所有制",而與名義上擁有產權的國民們毫無關係;如何通過立法來規範和監督國有資產的管理;如何保證在剩餘國有資產的重組、減持和私有化的過程中,做到公正和透明,做到惠及國民(特別是弱勢群體);如何遏制強盜式裙帶式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的勢頭,才是進一步產權改革的難點。

到了這一步,就不再是單純的產權改革了,而是直接涉及到國民的政治權利問題了。因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的國民,如何能夠制約和監督大權在握的權貴們在黑箱內分贓?沒有有效的制約和監督,根本無法保證國有資產再分配的透明和公正。所以,保證產權改革的公正性,必須以相應的政治民主化為前提,還產於民的公正取決於還政於民的改革。

在此意義上,一再被中國精英們貶低的蘇東式"休克療法",儘管在經濟效益上有所損失,但在社會公正上卻成績斐然。俄羅斯人寧願承受暫時的效率損失,而決不願意回到沒有人權的奴役時代--哪怕是衣食無憂!正如俄羅斯當紅作家柴卡蒂斯維利所說:過去十五年來,"俄國這場進化的最寶貴產品是人的尊嚴。"


本欄發表的純屬學者專家自己的意見,並不代表BBC的立場。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北京社會問題評論家 劉曉波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