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報》的報導過份嗎?
2002年1月1日,黎元江(右二)、何向芹(左二)出現在「廣州日報」號列車開行儀式上,這是二人最後一次在報紙上同時公開露面。貼在《南方都市報》編輯部、署名為「南方都市報辦公室」的一張告示。
過去幾天來,城中讀者和網友在議論《廣州》和《南都》「打架」的事。這事頗為耐人尋味。其實,說是「打架」有些誇張,但的確令人關注。而人們認定兩報「打起來」的標誌,就是1月27日《廣州日報》屬下的《信息時報》的一篇「本報評論員」文章。這篇文章的標題是:《南方都市報》如此惡炒意欲何為?該文對《南都》報導原廣州日報社長黎元江嚴重經濟違紀案的報導手法,表示極度不滿,並認為這是誤導讀者的「惡意炒作」,是在「詆毀和抹黑廣州日報的形象」,「是對省委宣傳部一再強調的宣傳紀律、新聞紀律的公然蔑視」,「也是對廣東公布反腐敗成果本意的一種蓄意褻瀆」,並認為南都此舉是「肖小所為、強姦民意的惡意新聞炒作……」措辭如此強烈的評論員文章實屬罕見。兄弟報紙何以如此水火不容?起因似乎很簡單。
2月25日,廣東省紀委監察部門向新聞界公布2002年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查處的大案要案情況,並首次披露省交通廳廳長牛和恩受賄案,原廣州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原廣州日報社長黎元江嚴重經濟違紀案等,涉及廳級幹部25人。26日,《南都》以封面大標題「廣州日報原社長、市委原宣傳部長黎元江被查處」,並在A3版再次以大標題「廣州日報原社長黎元江嚴重經濟違紀遭查處」給予報導,內文還以配圖重點突出了要案主角黎元江、麥崇楷(原省高院院長)和牛和恩(原交通廳長)等「落水」廳級人馬。《南都》的報導手法引起《廣州日報》的強烈不滿,於是就有了1月27日《信息時報》評論員文章的「反擊」。緊接著2月27日,廣州市紀委向新聞界公布了2002年查處包括84名局處級的大案要案的情況。其中以原廣州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黎元江和原廣州日報總編輯何向芹最為引為注目。28日,《南都》再次在封面和A3版打出大字標題並配以圖片予以報導,此舉顯然是對信息時報評論員文章的強硬「回應」。
《南都》和《廣州》「打架」引起業界的爭議,一些傳媒網站紛紛就此事展開討論,不少人對《南都》的報導手法提出質疑。而作為讀者,我對此有些不同的看法。
一、25日廣東省紀委公布的大案要案之中,雖然黎元江的級別並非最高,但是以讀者和報人的角度來看,黎元江嚴重經濟違紀案卻是這一新聞的最大「亮點」,且黎的確是原廣州日報社長。據悉,黎嚴重經濟違紀也是在廣州日報期間的事,並非在任廣州市委宣傳部長時發生的。此次要案中級別最高的原廣東高院院長麥崇楷一案,早在去年已經披露,而交通廳長腐敗因已是司空見慣,也難以吸引讀者「眼球」。在此狀況下,原黨報老總再加上原廣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的頭銜的黎元江,無論以何種角度來看都是最大的賣點和看點。《南都》以此作為吸引讀者關注也是可以理解的。此前,人們對黨報原老總「落馬」的新聞還比較少見。當然,《南都》此舉懷有「私心」倒也似乎是有的。但我們並不能因此就對《南都》說三道四,亂扣帽子,畢竟它的手法還稱得上是按新聞規律辦事。《南都》的報導標題醒目、先聲奪人,給讀者以痛快淋漓的感覺。以《南都》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石二鳥的機會:既討好讀者,又「打擊」對手。對何向芹一案的報導處理,也屬同一手法,也是符合新聞報導規律的。報導中,對黎元江以及對廣州日報報業集團介紹也屬客觀正面,並無貶損之意,且沒半點主觀的評論文字,擺出的正是「硬梆梆的事實」。這也是《南都》的高明之處。
二、廣州日報在處理省紀委反腐新聞稿時,一步錯滿盤皆輸,這最是令人遺憾。廣州日報面對省紀委通報的黎元江一案的報導處理似乎很不明智,導致自己陷於被動。2月26日的《廣州日報》在處理這一新聞時,不知是出於何原因,報導本就低調,更值得注意的是從頭至尾都未提黎元江的名字。大概還因為黎元江的緣故,連其它大案要案主角的名字也沒出現在報導之中。這樣的處理手法究竟是出於何種考慮,筆者不得而知,不便妄加猜測。但此舉顯然有幾點不妥:一是讀者不滿意;二是《廣州日報》沒有表明姿態,讓讀者覺得報社有所避忌;三是給對手留下了把柄。對這則新聞處理,因過份低調而難獲讀者認可,非常可惜,並錯過一次重新獲得讀者信任的良機。
三、兩報「打架」,《南都》是「以事實說話」,一切盡在不言中,頗有「四兩拔千斤」的輕鬆,而效果卻非常顯著。相比之下,廣州日報由於第一步就出手不慎,以至陷於被動,之後又以推出社論來反擊,卻是吃力不討好。最有力的要數那張照片抖出了《南都》欲「痛滅」廣州日報的「意圖」。總算狠挖了《南都》一處私隱,勉強算還了一招。想不到第二天又被《南都》借何向芹一案狠狠地再痛擊一回。所幸的是,2月28日的《廣州日報》在處理廣州紀委反腐新聞稿時,利用列表的形式,列出了黎元江和何向芹的大名,總算表明瞭一種姿態。如果廣州日報在報導中再次隱去黎元江、何向芹名字的話,那麼廣州日報的公信力和在讀者心目中的地位又要大打折扣了。筆者還認為,信息時報奉命以「本報評論員」文章來還擊《南都》的報導,理據不太充分,而且十分不智。因為這樣做,難免讓人產生困惑和誤解:一是有為前社長黎元江保駕護航之嫌疑;二讓人猜疑廣州日報內部黎元江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三讓人感覺是過份敏感。四是有違宣傳紀律。此外,關於黎元江一案的報導,《南都》以點名的方式報導並非獨此一家,其它的傳媒也是類似報導的。因此只怪罪《南都》也說不過去。
四、《廣州》和《南都》兩報之爭,由來已久,如今為烈,遠未結束。作為讀者,我只好拭目以待。毋庸置疑廣州日報報業集團的發展和取得的成果是輝煌的,大家有目共睹,並獲業界的讚賞。但是以普通讀者看來,可能因為廣州日報是廣州市委機關報的緣故,新聞報導的角度跟《南都》和《羊晚》等有所不同,而這角度卻是讀者不大受落的。換言之,《廣州日報》的角度多以黨報或政府的角度說話,讓讀者覺得缺乏親和力。這裡有一例子,可供參考。不久前,廣州市發生一起城管隊員痛打小販到昏迷的事件。《羊晚》率先報導,傾向很明顯:粗暴執法成分居多。隨後,《廣州日報》也發了一篇報導,觀點和角度迥然而異。箇中原因讀者不好置評,但總覺得《廣州日報》在批評報導方面,有所顧慮。這也影響了該報在普通讀者中的地位。而《南都》則比較靈活多變,特別是在整體策劃、新聞包裝方面更勝一籌,也更貼近讀者。《南都》近幾年的發展進步也是十分驚人的,據說現在日發行量已超過百萬份,這對於創刊不到7年的年輕報紙來說,可謂奇蹟。就目前來說,《南都》在華南乃至全國影響也不小。順便提一下,此次廣東非典型肺炎事件的宣傳報導,依我看來,《南都》的報導更到位,更貼近讀者的需求,而且數篇專題更是深入人心,比如《謠言追蹤》系列和《質疑「達菲」》等以及相關評論更是洛陽紙貴。這也充分顯示南都的鮮明特色。
五、南都、廣州兩報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而這次兩報「打架」,再次表明城中各報的競爭日趨白熱化,這就要求相關主管部門應盡早制定有關的媒體競爭的準則或指引,使媒體在市場競爭中遵守必要的規則,盡量避免惡性競爭局面的發生。當然,最好的調節最終還得靠市場。再具體到此次兩報「打架」,只是小鬧而已,似乎還夠不上惡性的程度,對此人們大可不必太在乎。筆者認為《南都》的做法,雖談不上光明磊落,但也無可厚非,頂多算劍走偏鋒吧,倒是《廣州日報》如此大張旗鼓地「反擊」似是多此一舉,也頗令人玩味。
●背景文章
一、《信息時報》評論員文章:《南方都市報》如此惡炒意欲何為?
二、《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原總編輯何向芹嚴重經濟違紀遭查處
三、《南方都市報》:371廳處級被查辦原廣州市委宣傳部長遭查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