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長江幾千年來第一次斷航。不僅斷航,看看兩岸的禿山,看看渾濁的江水,看看大大小小泄入江中的垃圾袋。默默養育了我們,令我們引為驕傲的那條滔滔長江已不復存在。
三峽工程的建設,給長江航運帶來巨大的影響。從去年11月1日三峽工程二次截留,蓄水開始。直到今年6月15日,長沙航運礙航,斷航期長達7個多月,這給航運企業造成了相當大的經濟損失。
從4月10日截至6月15日為止,長江三峽臨時船閘停止運航,斷航67天,直到永久船閘開始作業。
無論木排、帆船還是貨輪,客輪,所有的人都知道,這是中國的「黃金水道」。已故周總理說過,「誰破壞了這條黃金水道,他就是歷史罪人」--這話是在大躍進上馬的高峰時代,中國領導人頭腦最熱的時候說的。他沒有料到的是,這「頭腦發熱」和「領袖獨斷」並沒有因為大躍進的災難性後果而有所收斂,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裏,祖宗留給後代中國人的「大好山河」已經快糟蹋乾淨。
三峽工程的主管人會說,「這是工程作業性臨時斷航,兩個多月以後,兩線五級永久船閘投入啟動,長江全面通航。」
說的不錯,但對這個依仗人為手段,將數千噸的船隻舉上放下的通航 辦法,許多負面影響他沒有說透說足,比如船隻過閘所耗費的最寶貴的時間;比如船閘出現故障導致的斷航(這在只有一級提升的葛洲壩已經屢屢發生);比如對過閘船隻噸位的限制(貧苦百姓的小貨輪,小劃子可能失去過三峽的權利);比如所有這些因素給非三峽工程公司的人和機構帶來的經濟損失(僅重慶航運公司一家就不會少於上億元〕;更不要說三建委一直藏著,掖著,不肯堂堂正正公布實情,拿到桌面上討論的升船機。
在1992年工程方案獲得人大通過的時候,服務於客輪、過閘耗時30分鐘的升船機和服務於貨輪、耗時兩個半小時的五級船閘,在完工投入運行上是同步的,官方所說「永久通航建築物採用連續五級雙線梯級船閘和一線升船機,分別可通過萬噸級船隊和3000噸級客輪」從來沒有改過口,還特別強調「升船機提前投產」。怎麼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升船機的事竟再不見提起;到了斷航迫在眉睫,也只說「67天」。
這67天的斷航指的是什麼?光是貨輪,還是也包括客輪?難道從萬縣到宜昌的客人,非得在不見一絲陽光的黑閘忍受兩個半小時?如果想要享受工程主管人當初許諾是30分鐘電梯式過閘,那要等的,就不是67天,而是6年了〔升降機方案已經改為2005年開始施工,2009年完成〕。
1980年代末期,對三峽工程的不同意見還可以發表的時候,筆者曾經採訪過交通部航運部門的專家。他們的意見非常明確,改善長江航道,如果採用疏通、裁彎等常規措施,花的錢三峽工程零頭都不到,就能達到同樣效果。但是,「黨領導一切呀,中央決定了,我們只好補臺了。」他們無奈地說。
從去年10月底,也就是「礙航」階段開始之後,每天平均有200-300艘(最高達471艘)船舶滯留在三峽一帶等候翻壩轉運。
67天之後,雙線五級船閘投入運行(不知有沒有客輪〕,水庫開始蓄水。據官方報導,原先居住在135米以下的百姓,都已經「為大家,犧牲小家」搬走了。但又黑又臭的污水「瀑布」,積累了幾十年的垃圾,藏而不露的放射性物質,成千上萬的醫院,診所、屠宰場、化糞池,今人和古人的墳墓,以及無惡不做的大小老鼠,都還在它們原先的地方。
(德國之聲/戴晴:當代著名自由女作家,前光明日報記者)(4/15/2003)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戴晴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