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股市普遍走低是九十年代股市泡沫破滅的結果。股市泡沫的興起當然是投資者投機的結果。對於大型企業迅速籌集資金而言,股票市場須臾不可或缺。資金來源廣泛是股市的一個特點,只有這樣才能迅速的籌集大筆資金,或用於開拓新的經濟發展領域,或用於擴展原有的經濟規模。但是,在信息不充分或者說信息不可能充分的情況下,對大筆資金的需求也就為市場投機活動提供了舞臺。正是由於投資的來源十分廣泛,因此不可能指望所有的投資者都對其投資的行業的所有的信息有充分的瞭解。許多投資者只是出於對企業發布的信息的信任,或者甚至只是跟隨股市上其它投資者的行動,來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這一點,在九十年代計算器和信息、通訊等新技術領域的投資者身上表現得特別明顯。這是股市泡沫的客觀的、或者說技術上的原因。這個原因無論是在中國、還是世界上其它地方都是存在的。
一方面,為了限制股市的投機性對經濟生活的影響,保護股民的利益不受、或者儘可能地少受損失,政府應該建立有效的規章制度,規範上市公司的行為,尤其是監督其所發布的信息的準確性。另一方面,所有的集資者都希望在市場上籌集到儘可能便宜的資金,因此他們都傾向於只發布對其有利的信息,掩蓋對其不利的信息。有的甚至不惜發布假信息來誤導投資者。因為這樣做的成本比努力改善經營、提高企業經濟效益要容易的多。這樣一來,從某種意義上講股票市場變成為上市公司和政府監管機構的博弈。在這種博弈中,政府應該代表股民的利益,具體的說是股民瞭解真實信息的權利。
在這場博弈中,企業擁有的的無限的賺錢的動力和對其特殊行業的技術以及經營知識的掌握。由於經濟和技術發展的特性,政府並不能時時事事地在博弈中穩操勝券,他們常常是在事後發現問題,再行亡羊補牢。這也正是在西方的股市上也時有醜聞發生的原因所在。但是,政府在主觀上應該盡心竭力地代表股民利益。為了保證政府行為的出以公心和儘可能的有效,發達國家的股市有兩個特點:一是政府本身與上市公司並沒有連帶利益;二是在政治結構上有一個使得政府本身具有規範市場、保護投資者的動力的機制,也就是說如果政府不能有效的保護股民的利益,股民們便會在選舉中更換政府。
但是,正是這十分關鍵的兩點,在中國都不具備。而這正是理解中國股市波動不同於其它股市波動的獨特性的關鍵所在。中國的上市公司的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股份為國有企業、也就是說為各級政府所直接控制。許多上市公司根本就是政府從股民手中撈錢的一個手段而已。與此同時,政府具有制定法規、監管上市公司的職責。這本身就如同讓狼看管羊群一般,哪有不丟失羊的道理。更何況,在現有的中國政治體制下,中國的股民們沒有任何制約政府行為的能力,除了眼巴巴地看著自己口袋的錢通過市場流向國有控股企業,再通過國有控股企業流向各級政府和企業官員的口袋以外,他們能做的,實在沒有什麼。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胡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