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五百算貧困戶:大學生把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一月五百貧困戶,千兒八百剛夠用,兩三千元是扮酷,四千五千真大戶!」這個在大學校園裡流行的順口溜,其實是很多大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而一些大學生們在過著富裕的大學生活的同時,也讓其家庭背上了沈重的負擔。

  畫面 新生行囊沉甸甸


  九月的大學校園新聞層出不窮,著實讓媒體忙活了一陣,這邊討論新生行李新三大件(手機、電腦、商務通)的餘音還在繚繞,那廂學校為學生開闢停車場的話題又在火爆,有的學生還有了自己的小車,看來現在大學生消費已經不僅僅是生活費多少的問題了。


  據寧波的一家媒體報導,寧波大學新生報到那天,送學生的汽車特別多,校門衛講,一個上午估計來了有300多輛。一位老師透露說,他們學院一名新生還擁有一輛自己的「別克」。


  調查 生活消費不是「大頭兒」


  現在的大學生一個月花多少錢?大學生「富(負)」者有幾多?記者昨天向文教區的幾所高校發放了50多份調查問卷。在調查中聽到這樣一個說法:花四五百塊的是「貧困階級」;花千把塊錢的也只能算是「中產階級」;一個月花個上萬元,那才值得提一提。「好好讀你的書,別的都不要管,錢早就給你湊好了。」這是許多父母對孩子經常說的一句話。為了孩子,他們什麼都可以省,就是不能省孩子的讀書錢,可是家長們如果看了調查,可能會嚇一跳。


  此次調查共發放了58份調查問卷,收回55份,有效問卷51份,有效率為92%。


  調查顯示:飲食、日常用品在現在學生的每月支出中已不是大頭,所佔比例不到30%;而添置衣服、請客喝酒等所謂的交際、應酬費用佔了相當大的一部分;由家長出資購置的電腦、名牌衣物、手機、假日旅遊及健身支出更是學生消費的「大頭兒」。女生的花費在衣服、化妝品方面所佔的比重相當大,而男生則側重於聯絡朋友、抽煙喝酒。上網玩遊戲也是學生的一大支出,普遍佔學生花費近10%,90%以上的學生經常上網。


  在調查學生花費的主要來源,88%的學生寫明來自父母,靠勤工儉學者不到5%。有14.8%的學生反映自己入不敷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被調查的學生中100%擁有手機,18.5%的學生擁有商務通,51.8%的學生有自己的電腦。


  算賬 大學生一年要花多少錢


  開學了,很多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新生家長既樂又愁:樂的是孩子考上了,愁的是超出想像的學費和生活費。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生消費已高於普通的上班族,最高者達到了每年3萬多元。除了學習消費外,大學生的奢侈消費也越來越多:一年用於手機、電腦的費用在3000元左右,有的高達4000元到5000元。


  來自溫州的小華,父母都是做生意的。每月他都從父母那兒要來2000元左右的生活費,加上學雜費3960元、住宿費1200元,一年下來可能要花上近3萬元。剛剛開學,自己嫌麻煩,溫州的手機號碼一直沒換,每天都花漫遊費。


  民辦學校的學生花費更高,一年的學費理科要15000元,文科要18000元。今年剛剛畢業的小畢,粗略估計了一下自己4年的花費:學雜費每年15000元,生活費一年12000元左右,加上找工作、托關係的花費,4年竟用去了12萬多元。


  追問 錢都花到哪兒去了


  「老同學聚餐:150元;請室友、班幹部吃飯200元;還得買些禮品送給老師和輔導員,花了200多元;給自己新添了一個手機1500元。」這是剛上大學不久的小華給記者算的一筆細賬。


  杭州商學院的一位新生對記者說,他這個星期分別和同學、舍友聚過幾餐,「這還都是別人請的,我正打算回請他們。」近期,文教區高校附近的一些餐館生意火爆,其中隨處可見大一新生們的身影。


  在教工路上的寶亭村和文華路上的益樂新村,租房住的學生已有相當的數量,有些高校密集的地區甚至已經形成了「學生村」。


  財經學院的小英每月拿出400塊錢,在校外租了間農民房。住得舒服了,卻添了不少額外的開銷,電腦、電飯鍋、熱水器……花了她幾千塊錢,每月的水費、電費也要近100元。生活費和課餘打工的錢都貼到了房租裡,但她還是覺得住得舒服,值!


  打開大三女生小張的書包,除了書本之外,裡面的化妝包讓記者大開眼界:「蘭蔻」睫毛膏、「RedEarth」唇線筆、Za的爽膚水、「美寶蓮」唇膏,Addidas香水……應有盡有,這一套「行頭」少說也要近千元。


  像她這樣用名牌化妝品的學生在學校並不多見,但是擁有化妝品的女生卻不少。家庭條件一般的女生可能會用一些較便宜的唇膏或美白護膚品,有些需要貸款上學的女生也會有一支從批發市場買來的唇膏。


  這些瀟灑消費的學生有著他們的道理:現在的學生不能死讀書、讀死書,一畢業就面臨就業,如果不早點同社會接觸,融入社會,瞭解社會,將來肯定扛不住。


  嘆息 多數學生不「理財」


  「每月只給我800塊錢,讓我怎麼活啊?我們班很多人一個月都要用2000多塊錢呢!」剛開學不久,就發現自己這個月的生活費又用完了,無奈只得向同學借錢,像張某這樣經常入不敷出的情況在大學裡並不鮮見。


  在記者訪問的數十位大學生中,僅有一兩人提到每月會為自己攢一點錢,以備不時之需,而相當一批同學不僅沒什麼存款,反而每到月末都要靠借錢度日。調查顯示,30%左右的大學生完全沒有理財概念,而是有多少花多少、花完之後再向家長要。這種消費習慣使得這些大學生對家長的依賴性非常強。


  調查中,消費有明確計畫的學生只有6.4%,而這些人通常月消費為500--800元,收支基本平衡。據專家分析,沒有明確的理財觀念,是其中一部分學生最終「進化」為「都市新貧族」的重要因素。


  家長 不願讓孩子受委屈


  一位在杭經商的趙先生,說起女兒上大學的消費就直搖頭:「我們家應該說比較富裕了,但是看看現在小孩讀書的花費還真是讓人接受不了:每個月生活費要近1500元,學費、輔修培訓費、硬體配置包括手機電腦等等費用,算起來每年需要3.5萬元,4年下來要花掉10多萬元,真不知道工作以後她能不能養得活自己。」記者問:「為什麼不控制一下孩子的消費?」趙先生有點無奈:「難道她說沒錢吃飯了,我們真的能狠心不給?」據趙先生瞭解,他的朋友裡有這種情況的不在少數。


  張女士的兒子在杭州的一所高校裡念大三。張女士本人是一個小學教師,先生是一名普通職工,兩人月收入大概有3000元左右。她說:「兒子上學學費一年要5000多元,而生活費一年也要8000多元,為了聯繫方便給孩子配置了手機,再加上平時的什麼計算機培訓、英語四六級培訓,現在又參加了考研培訓班,七七八八下來也要6萬元左右。像我們工薪階層,這樣的負擔已經很累了,但為了不讓孩子受委屈,家長再累也得承受啊。」據瞭解,像張女士這樣的雙職工家庭在城市裡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教師 應讓學生多些磨煉


  杭州教育學院的一位老師認為,新生進入一個新的環境中生活學習,搞好人際關係無可厚非,但實在不應把太多精力放到「人情」交往上,盡快熟悉大學的學習環境,早日進入學習狀態才是當務之急。


  某高校一位輔導員說,以上種種現像在高校學生中確實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現在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比較超前。但目前我國大多數學生畢竟還要依靠家庭資助,儘管接觸社會是必需的,但依附在家庭上的消費還需要量力而行。


  浙江工程學院機械學院姚老師告訴記者,剛開學的時候,學校就對學生進行入學教育,並且也跟家長強調,不要給學生那麼多零用錢,給多了學生就會去上網、泡酒吧,而且容易造成攀比。應該把4年大學生活看成是一種鍛練,而不應讓學生超前享受。



中國青年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