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找不到工作的海歸已達7萬人

在中關村高科技園區,一個月薪2500元的工作,讓三位留學歸來的碩士生激烈競聘--這條新聞很容易讓人們得出「海歸貶值」的結論。天道諮詢公司的李芷西小姐說:「據瞭解,去年僅上海一地找不到工作的海歸已達7000人。而一家外企的人力資源主管也說,外企原本是海歸最理想的落腳地,但是,近幾年出於成本和效率的考慮,不少外企都加快了人才本土化的進程。還有一些海歸為了盡快回收投資,在待遇方面要求過高,讓有心納賢的企業左右為難。現在海歸身價降低,是市場作用下的正常回歸。」另外,據歐美留學生會商會秘書處杜艷透露,現在歐美留學生會已經開始關注海歸就業問題,因為最近有不少海歸希望歐美留學生會給他們提供就業機會。
海歸的歸途
陳先生應該算是「深度」海歸了,在海外摸爬滾打了8年。1994年北大研究生畢業後,他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讀取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兩年後在當地一家半導體工廠做了3年的工程師,年薪3萬元。「當時找工作還是比較順的。新加坡那時一般大學生的年薪是2萬,他們對在當地獲得碩士學位的留學生還比較認賬。」新加坡經濟危機後,陳先生又想到美國留學。2000年6月,他順利進入了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機械工程專業。
2002年陳先生回北京找工作,卻發現沒有幾年前在新加坡那麼容易了。「我對國內的行情不瞭解,不知道用人單位的重點在什麼地方。」幾經周折,陳先生進了一家電子廠,但處境微妙:「他們不願放手讓你去做,但是急切地需要你提供國外的模板。」陳先生說那家公司的薪水是每月不到1萬,因為公司裡有許多清華的學生,如果薪水太高,恐怕會引起不愉快,而人際關係也很複雜,「許多人都用異樣的眼光看你。」後來,陳先生實在忍受不了,就跳槽到了另一家公司,現在月薪7000元左右。
近兩年,國內企業對海歸的態度日趨理性。東方賽博諮詢公司的申躍勝先生說,現在許多公司招聘海歸都有非常具體的著眼點。海歸身價在前幾年網路經濟泡沫的時候比較高,是因為他們對國外的模式很熟悉,只需要拷貝一個國外的商業計畫就可以賺錢。但是泡沫破裂之後,人們需要更實在的東西。現在用人單位對海歸的專業需求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高新技術,這是與國界無關的東西,掌握了就是搶手人才;二是海外市場知識,適用於那些正在向海外發展的國內公司;三是海外投資項目管理,例如半導體行業,現在還很少有人做。
高投入不能實現高增值,是目前不少海歸頗為鬱悶的事情。高小姐曾經到英國一所中等高校學習商務專業,兩年的留學生涯一共花費了25-30萬人民幣,這些經費基本上都由家裡提供。回國後,她卻加入了媒體行業,月薪在五六千左右。如果純粹從成本角度計算,她肯定是得不償失。「我在出國留學前已經是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了,所以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