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白也劍無雙

 2003-10-25 19: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個有趣的歷史現象是,武術昌盛,則文學興盛,兩者是一榮俱榮,一枯俱枯。唐代是崇文尚武的時代,習武與習文是當時青年人,特別是家境小康者的兩種雅好。當時的小夥子要想當兵,考核甚嚴,必須能在半天時間內,穿鎧甲、帶弓箭,跑上百裡路程,才能入選。因此,習武強身成一時風氣。唐代,已經開始在科舉考試中,設立武科,與文科相對應,實行武舉制度,中國歷史中開始有了武狀元。考試內容有馬箭、步箭、弓、刀、石等項目。正是在這樣習武成風的背景下,誕生了不朽的唐詩。作為詩人的李白,盡人皆知,就連一些外國人都不例外,然而作為劍術高明的武術家的李白,卻幾乎無人知曉。
  
公元701年出生的李白,祖籍隴西郡,是前面提到的隴西漢將軍李廣的後代(史學上無定論)。其先祖因事遷往西域。李白有詩云:"本家隴西人,先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非青雲上,苦戰竟不侯,富年多惆悵,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作為一代將軍和武術家的李廣的後裔---李白,在他的血管裡就流淌著武術成分、身上攜帶著武術的基因。據《新唐書》及歷代學者考證,李白生於蜀中,即今天的四川。他從公元706年到616年約10年間,在江岫市的匡山讀書習武。匡山因"山石方隅,皆如筐形"而得名,今有古蹟"李白讀書臺"。他的武術教師,是山上的空靈法師,學的是劍術。當然,他的詩文也獲得文科教師的讚譽,稱之為"天才英麗,廣之以學,可與相如比肩。"
  
李白以"謫仙詩人"名世,以文化巨匠著稱,其詩又婦孺皆知、愛之彌深,以至使人們不太注意他的武術技能。想想以李白的聰慧天資,從空靈法師學劍十年,其功夫一定好生了得。他是在聽了浣洗衣服的老婆婆講"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之後,走上匡山學劍的,既練得童子功,又該是真功。人們都知道的,是他在25歲時,"仗劍去國,辭鄉遠遊。"一般來說,投考文科的學子,不必出行配劍,而志在考取武狀元像後來的岳飛等除外。李白出遊,佩三尺劍的細節,被大家忽略了。瀟灑、倜儻、風流如李白,總不至於劍術不佳,還把自己打扮成劍客的樣子吧?他曾經說過"一生好入名山游。"我想,除了看景,他大概還是想多會會劍法高明的法師吧?有其詩為證:"顧余不及仕,學劍來山東。"可見,他曾到處拜師學劍術。
  
杜甫說"白也詩無敵",我想說"白也劍無雙。"

  《全唐詩》收集的李白詩中,"三尺劍"在詩句裡隨處可見。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詩史白居易三位詩人中,杜甫沒有舞劍的嗜好,只是偶爾下下圍棋,白居易也說"人各有一癖,我癖在章句",惟有李白有俠客的風骨。他曾在游并州時,救過郭子儀一命,盡顯俠肝義膽。李白又是所有唐代詩人中,在詩中提到"劍"最多的詩人。在他留下的996首詩中,就有126處關於劍的描寫。如一首《古風》中,就有三處"劍"的字眼。先是"飛劍如浮雲",後是"寶劍雙蛟龍",最後是"獻君君按劍"。此外,《獨漉篇》中,有"雄劍挂壁,時時龍鳴";《臨江王節七歌》中,有"安得倚天劍,跨海斬長鯨";《門有車馬客行》中,有"雄劍藏寶匣,陰符生素塵";《東海有勇女》中,有"學劍越處子,超然若流星";《白馬篇》中有,"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塞下曲》中,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八朝曲》中,有"天子憑玉幾,劍履若雲行";《出自薊北門行》中,有"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猛虎行》中,有"寶書玉劍挂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例子不勝枚舉。
  
在人們熟知的《行路難》中,李白寫到"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拔劍四顧心茫然"一句,不是劍客吟不出,不是豪俠唱不來。他還在詩中自謙地說:"學劍翻自哂,為文竟何成。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李白在弱冠之年,就好行俠仗義,"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安史之亂"中,年逾半百的李白,為濟世平亂,加入永王琳的幕府中,俠義之舉未得報償,反倒遭受株連而獲罪。60歲時,他還為征討叛賊而白髮請纓,持三尺劍平天下的抱負不改,好一個忠誠為國家的武術家!
  
武術大師與文學大師,在告誡其弟子或後學怎樣習武、為文時,會令人吃驚地說出同樣的話來。那就是兩個字---"做人"。武術家在教弟子時,首先會強調做人;文學家在指導後生時,也會把做人放在首位。武術家說武品即人品,文學家會說文如其人。說的都是一個道理,做人的境界高低,直接會影響作為武術家和文學家的專業素質的優劣、造詣的深淺、成就的大小。武術可以健體,可以強身,可以修身養性;文學可以益智,可以移情,可以陶冶性靈,兩者路徑不同,方式不同,但都殊途同歸,目標一致,那就是造就一個從內裡到外在都相對完滿、完善之人。
  
武術美和文學美,在審美和審美觀念上是相通的。練武之人,要練就功夫;作文之匠,要寫出功力。它們都追尋內外一致、表裡如一、張弛有度、剛柔相濟的功夫或功力。
  
武術講求修煉內功,文學講究內在充實,武術和文學,都在追求心靈的健康與活力,都注重大千世界、擾攘紅塵中的個體獨立不倚、剛直不阿,都把人生看成是不斷開掘自我潛能、不斷豐富自己,以實現利人利他的社會化過程。與其說中國武術家和文學家都在強調個人的修養、完善,不如說他們渴望通過個體的進步、完善,來促進生生不息的生命宇宙和社會生活的日臻完美與和諧。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