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國際數學大師丘成桐對這種觀點毫不客氣地潑了冷水:「這都是多少年來可怕的自我麻醉!我不認為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得有多好!」
丘成桐是在北京參加「21世紀的計算」論壇後,接受記者採訪的。他是世界公認的近二三十年來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1982年曾獲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是迄今惟一獲得該獎的華人。
「美國最好的學生真是好得不得了。」丘成桐說,應該這樣比較,不管是美國,還是中國,能進他任職的哈佛大學的學生都應該是這兩個國家最好的學生。而兩類最優秀的人相比,美國學生的基礎知識絕不會遜色於中國學生,相反是要強很多。
教育界和社會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中國的中小學生要比美國的學生數理化知識學得多,比如在某個年齡段,中國孩子加、減、乘、除的混合運算已經學得滾瓜爛熟,但美國孩子加減法還做得磕磕絆絆。
「這也是錯的,在美國比較好的中小學校裡,中國學生念的功課,他們也都是要學的,而且學得很靈活,絕對不是像中國那樣填鴨式地教。一些好的學校,十一、十二年級學生的微積分已經做得非常漂亮,但聽說國內不是所有的高中生都學微積分」。
丘成桐在很多場合都舉過這幾個例子,幾個來自國內一頂尖大學的學生找到丘先生,求教一個幾何方面的問題。丘成桐感到很奇怪,他們問的是一個微分幾何方面的古典問題,是學生們在讀本科時就應該掌握的數學知識:「這還能說中國學生比國外學生學得好嗎?」
還有一次,也是北京某著名大學的博士申請到哈佛作研究。「一看他的論文,我嚇了一跳,程度低得一塌糊塗!坦白講,還不如一些大學的碩士生。」
「奧賽」大贏家未必水平高
有人提到:中國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孩子多厲害,連續多年佔據金牌霸主的地位。美國孩子能行嗎?
這類觀點已出現在2002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當時就有學界專家告誡,別被「奧賽」的光環矇蔽。中國之所以能在數學「奧賽」上年年豐收,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選手都是層層選拔的,並在賽前經過了嚴格的強化訓練。在國外,參加「奧賽」是自由的,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這樣重視,組織得這麼好。在我國,各種「奧賽」都帶有明顯的應試教育痕跡。
聰明學生應「跳躍式發展」
而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今年9月13日在瀋陽師範大學做演講則認為,中國的教育態度與美國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最大的區別是中國偏重於灌輸式教育。中國學生的根基非常紮實,這是優點,但也有缺點,中國的學生面對新事物總有畏縮心理,與美國學生比起來,創新意識較差。
楊振寧認為,對於上了大學的學生,尤其是那些特別聰明的學生要允許他、鼓勵他跳躍式地發展。
《中國青年報》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