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歐關係回顧

VOA白克賢盧森堡報導,2003年是大西洋兩岸關係風風雨雨的一年。伊拉克戰爭使歐洲爆發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些街頭抗議活動。在外交領域發生了激烈的辯論,法、德兩國帶頭抵制了以美國為首的反薩達姆戰爭。

*伊拉克戰爭加劇美歐分歧*

決定2003年美國同歐洲關係特徵的是伊拉克戰爭問題。歐洲外交人士說,美國的那種「不是支持我,就是反對我」的處理問題方式製造了空前的壓力。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甚至還一度談到所謂的老歐洲,以便把法、德兩國與波蘭這類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東歐國家區別開來。

美國總統布希去年五月一號宣布在伊拉克的主要戰鬥結束。然而炸彈爆炸事件、伏擊行動、火箭攻擊等繼續給伊拉克平民、美國軍隊以及聯合國駐巴格達總部等一系列重點目標造成破壞。

達丹埃爾.格羅是設在布魯塞爾的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的主任。他表示,位於大西洋兩岸的美國和歐洲都犯了一些錯誤。格羅說:「這種情況或許就是這樣一種局面,即兩人都向對方說:『我早就說過』。第一次是美國對歐洲人說:『你們看,薩達姆過去在軍事上是個威脅。伊拉克人民現在把我們作為解放者歡迎。本來就應該這樣,進入伊拉克,更迭那裡的政權。』幾個月過後,輪到歐洲人對美國說『我早就說過』了。你們美國人不再是什麼解放者了。你們這麼快地就拿下了戰爭,現在你們怎麼去贏得和平呢?』非常遺憾的是,歐洲人的這句『我早就說過』了作用時間可能會持續很久。」

*美國有所醒悟*

政治分析人士表示,2003年好像是一個外交壓力鍋。歐洲人對他們看到的美國在政治上的傲慢、經濟上的強大力量和軍事力量,以及某些人所說的布希政府的單邊主義耿耿於懷。荷蘭外交大臣博特這樣概括大西洋兩岸之間關係。博特說:「情況本來應該好一些,不過也並非像人們所說那麼壞。我認為,美國已經認識到,如今的世界,正像美國評論員卡根所說,不是有了一個超級警察,天下人就或多或少會感到滿意,以為這個超級警察能解決一切問題。我認為美國已經懂得,這個世界上的問題只有通過主要國家相互協作才能解決。」

外交上的鴻溝在年末得到了部分彌合。在那些批評伊拉克戰爭的歐洲國家的支持下,聯合國安理會10月份通過一項決議,授權組織一支在美國指揮下的駐伊拉克的多國佔領軍,同時為伊拉克管委會制定了確定大選時間的最後期限。

*一場家庭爭吵*

歐洲和美國雖然在外交上有摩擦,然而分析人士認為,雙方在民主價值觀以及文化上依然還是緊密相連的。理查德.佩爾斯是德克薩斯大學歷史學教授。佩爾斯說: 「說美國和歐洲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場家庭爭吵。無論是兩個家庭內所發生的問題,還是美國同歐洲間發生的事情,他們所共同表達的意思是,『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對我們為你做的一切沒有心存感激』。或者說『你對我們發號施令,稱王稱霸』。『你本來應該挺身而出,捍衛自由和理性』,『而你卻反其道而行之 』。」

新的跡象進一步表明, 歐洲和美國正在逐步解決他們之間的家庭糾紛。法、德兩國12月初同意支持美國的努力,至少免除伊拉克一部分外債。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