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暴發戶心態的中國(下)

 2004-02-04 00: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不僅先富起來的人們具有暴發戶心態,就在中共現政權的「大國外交」中,也明顯地表現出「爆發戶」心態。在過去的百年歷史上,困擾中國外交的主題一直是「救亡、雪恥、復興」六個字。現在,二十多年的經濟高增長,使綜合國力有了較大的提升,民族主義情緒再次高漲,中共外交也開始由被動防禦轉向主動出擊,而出擊的最大資源就是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及金錢外交。

特別是在六四大屠殺之後,由於道義上制度上備受國際主流社會病垢的劣勢,中共用於支撐自己合法性的主要資源是「政績」,政績的主要標誌是「我們正在闊起來」的宣示:一方面炫耀中國的經濟增長和財富增加的高速,自我誇耀為世界上的「一支獨秀」,進而誇耀綜合國力的增強;另一方面在與發達國家的交往中,特別是在涉及到政權利益的臺灣問題和人權問題上,中共慣用金錢開路的策略,用大把的訂單和政府採購來換取政治利益。

在全力發展經濟和一切向錢看的大政方針之下,中共政權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變成了「經濟政府」,很像「中共無限公司」,政治局變成了董事會,黨魁是董事長,總理是CEO,其他常委及委員是權力大小不等的董事。沒有制度和道義的基礎支撐的中共外交,像其處理內政問題一樣,沒有長治久安的戰略,而只有急功近利的策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短期行為主宰著中共的內政外交。

君不見,為了討得西方大國對中共對臺政策的支持,也為了讓西方人少在中國的人權、政改等問題上說三道四,大凡中共黨魁及其國家主席和國務院總理出訪西方大國時,皆要帶上大把的銀兩拋灑一番,最近的實例莫過於溫家寶的訪美和胡錦濤的訪法,不但求著讓這些西方政要干涉「中國內政」,還要花上足夠的銀兩才能使哀求奏效。溫總用60億購買布希對臺灣的警告,還有訪美前後的兩次大採購,據「美國之音」方冰報導,採購額高達數百億美元;胡主席用幾十億歐元換取希拉克對臺灣的指責,競爭京滬高鐵的日德法三國,也因胡的訪法而使法國對日、德佔有優勢。同時,隨便撒點碎銀子拉攏一下欠發達的窮國。

在胡錦濤踏足法國之前,中共政權為了保證胡的訪法成功,不惜耗費巨資來營造這場中法友好秀,前所未有地空運了約五千人規模的「中國代表團」到巴黎參加巡遊表演,僅北京一地就有7百多人。還從中國用集裝箱運來一條高9米,長100米的長龍,這條龍能在巴黎出現,花費至少要200萬歐元。北京還為了把遊行搞大,讓當地華人社團幫助請人,每人40到60歐元。

這樣的金錢外交,固然可以為中共高官帶來到處紅地毯的虛榮,為中共政權換取保持國際環境穩定的政治利益,但卻盡透著本末倒置的荒誕:欠發達中國的元首像個腰纏萬貫的大款,而發達法國的元首倒像個討好富豪的推銷商,而那些欠發達國家的元首很像富豪中國的窮親戚。而在這種荒誕的背後,是中國大多數弱勢群體的絕望,為了保住自己的老屋,為了在年終討回一兩千元薪金……不斷出現的自焚抗議的極端行為,足見當下中國還沒有闊到向世界撒錢的程度!

在普遍貧困的毛澤東時代,老毛為爭當欠發達國家的領袖,一面逼著百姓勒緊腰帶,一面對那些無賴國家提供無償援助,但普遍愚昧的國人並沒有覺得有甚麼疑問。現在,權利意識覺醒了的納稅人有權質問:請人參與巡遊表演的每人40-60歐元,已經足夠一個民工兩個月的工資!難道中法關係真的重要到花重金操辦「中法文化年」的程度嗎?我們為「中法文化年」買單,與己、與公益究竟有何益處?持續數十年的金錢外交,與國民權益和國家利益有甚麼好處?

以一黨政權利益為導向的金錢外交,實質上是讓全民財富和國家資源服務於特權集團的利益,從效果上講,也只是一種應對國際壓力的權宜之計,只能得到眼前的暫時利益,而無法使中國真正融入世界的主流文明,更無法贏得國際社會發自內心的真正尊重。

2004年2月3日於北京家中

大紀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