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更加惡化的環境與無奈碼長城的潘岳

大陸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最近率領由國際影星成龍等知名人士組成的隊伍,在長城腳下撿城磚和種樹。此舉在最近臺灣大選及保釣人員被日本扣壓的背景下,仍引起大陸媒體的關注,似乎顯示大陸對於環境問題的重視。但筆者認為,潘岳此舉,反而說明大
陸目下環境問題嚴重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從上到下缺乏對於環境問題的基本共識。

一、環境問題雖擺上台面,但並非大陸高層的基本共識

兩會期間,環境問題的提案在開初叫得很響,但至會議結束,仍然被經濟增長的主流追求所壓倒,相關提案不過成為大陸政治風景的點綴,雖然說明大陸社會經濟及政治發展的多元化追求,但也僅僅是一種傾向而已。關於環境問題的最後議斷都以不了了之或留待以後解決的方式暫束高閣。這種現象,說明環境問題之於大陸的現代化追求,目前尚不具備根本性決策取向。

所以,筆者認為,潘岳於兩會後搞此眼球類活動,說好一點,是想以小帶大,通過這種活動,從促進大陸民眾環保意識的基礎做起;說得不好聽一點,不過是大氣候不適造成的無奈之舉,以堂堂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之軀,與名流和學生一起撿城磚,種種樹,舍本逐末,相對於環境問題本身的大難艱而言,頗有點花邊的味道。其效用,也頂多在於向社會傳達這樣一種信息,環境問題仍然是大陸的重中之重。但也僅此而已。

二、唯經濟增長仍然是大陸較長期的主流取向

中共已從20多年的經濟改革中獲益,最明顯的標誌就是此次兩會修憲。對私有財產保護的相關條款的增加,外界也基本認為是中共保護民營企業的政策取向。但其實質,卻是中共獲益本身的最好說明。中共執政的平穩,與這20多年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經濟發展本身為中共提供了雄厚的執政基礎。從中共執政的追求來看,沒有道理會舍棄經濟增長的追求。

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看,這本都是一件好事。但問題恰恰出在中共執政本身上。中共體系講究由上到下一貫到底,這就造成下面的官僚階層為了取得政績,而不顧一切地追求短期利益。這一點已有很多文章和事實說明,筆者不再囉嗦。這種利益驅動最大的危害在於透支未來,其中最明顯的,莫過於對於環境的破壞。

對於經濟增長的追求,加上中共的體制,就必然引發中國的環境危機,而保護環境則必然對於現行經濟增長模式構成傷害。經濟增長與環境污染就此成為一個怪圈。

三、想解套的潘岳可能會被套住

從媒體的報導和各界的反映看,潘岳自進入國家環保總局後,不僅沒有像外界預期的那樣就此"跌倒",反而似乎如魚得水,大談環境文化,反思發展主義,力倡綠色GDP,引導民間環保力量等等。一切的跡象表明,這個"中共愚臣"想盡其所能的解決束縛於中共身上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這個套。其理論主張也包羅萬象,即有左派學者對於宏觀調控的熱衷,也有右翼的多元化取向,更有對於可持續發展的近乎於理想主義的闡述。引得各界議論紛紛。

筆者認為,潘岳的意氣分發對大陸的未來發展可能是一件好事,但對於他自己而言可能是一件壞事。一,潘岳作為高官的一員,在此問題上說得太多太狠,單是對於唯經濟增長一條的質疑,就與中共現行路線相矛盾。不要說解決問題了,就政治路線一條,就已犯了忌。二,其理論對於中共官僚績效體制的衝擊過大,恐一時難以被各級所接受。中共的績效體制不是這20多年形成的,而是自中共建黨80多年來逐步形成的。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基礎。在這樣的體制下,中共官員已形成了一種慣性。而潘的主張,卻是與這種慣性作對,其主要障礙有兩個,一是地方保護主義對於經濟增長的追求,一是利益集團對於短期利益的追逐。其難度可想而知。現在怕的不是把潘的主張束之高閣,怕的反而是中共按照潘的主張在條件不成熟時就搞可持續發展--就現行體制而言,如果一旦推行開,可能就是各地為了政績,搞出些百分之百的假大空項目和計畫來。這已為諸多事實所證實,不再多言了。

所以回到問題本身,重要的可能不在於要不要搞可持續,而在於中共現行的政治體制要不要改革的問題。這又回到潘岳的老話題上了。這個以倡言政改聞名的政治理論家,應當是能夠看到這一點的。

他一個字不提政改,反而拿著末端的問題來大談特談,也似乎說明,他可能本身就已經在套裡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