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中國可能2550多年前開始使用精密複式機械

美國哈佛大學華裔研究人員陸述義在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認為,中國可能早在255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精密複式機械,這一時間比西方發明類似機械要早好幾百年。

  中國出土的古代玉器上的複雜飾物,此前被普遍認為是利用手工或只能進行一種形式運動的簡單機械彫刻出來的,但陸述義對公元前771年至公元前475年中國春秋時期一類陪葬玉環的研究顯示,這些玉環上的螺旋形凹槽,很可能由結合了兩種運動形式的複式精密機械加工而成。

  河南淅川下寺的春秋楚墓中,曾出土了已知最古老的帶有螺旋形凹槽的玉環,該座古墓的主人死於公元前552年。陸述義利用數學方法,對這隻直徑27毫米的玉環上的10個螺旋形凹槽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它們與所謂的「阿基米德螺旋線」極為相符。

  陸述義在文章中說,安徽壽縣蔡侯墓、江蘇吳縣以及陝西西安等地,都曾出土過帶有精密螺旋形凹槽的玉環,這些玉環上凹槽的均勻性和精密度強有力地表明,它們是由機械加工出來的。要想刻出這些「阿基米德螺旋線」,所用裝置必須能夠將轉動和直線運動精確相連。陸述義用一個舊留聲機模擬再造出了這樣一個裝置。該裝置將一條細繩綁在留聲機轉盤軸上,細繩兩端固定在留聲機上部一條細桿上,來回做直線運動的細桿會帶動轉盤有規律地轉動,懸掛在細桿上的尖筆最終在轉盤表面劃出「阿基米德螺旋線」。陸述義指出,製造類似裝置的技術已經知道在公元前550年左右是存在的。

  陶工的旋盤等採用一種運動形式的簡單機械,早在春秋時期之前就已在人類社會中得到使用。而可精確實現不同運動形式轉換的複式機械,直到公元一世紀才首次在西方文獻中出現。陸述義15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生活在公元前200多年的阿基米德最早明確提出了有關螺旋線方程,因此保守地說,新研究結果至少將複式機械誕生的時間推前了約300年。

  陸述義的研究不僅表明中國有可能早在西方之前就開始使用精密複式機械,而且也意味著,中國春秋時期的機械化發展程度可能比原先認為的要高。他推測,用於彫刻玉環上螺旋形凹槽的複式機械有可能是中國曲柄機械的前身之一。

  陸述義生在美國,母親來自於中國香港。他本科就讀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正在哈佛大學攻讀物理學博士學位,國際空間站上目前搭載著他所設計的實驗。陸述義在物理學之餘對中國歷史懷有濃厚興趣,渴望瞭解與自己有淵源的中國歷史與文化,並希望能利用自己的物理學背景為研究中國歷史做些貢獻。他大三開始學習中文,漢語現在講得還不流利。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