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保證金打著反腐搞腐敗
國際先驅導報報導,中央將2005年定為改革年,於是有專家指出,2004年是宏觀調控年。但是對於中國公務員來說,2004年或許就可以稱為一個改革年。在反腐大旗之下,各地紛紛對公務員的各項福利進行改革,而貨幣化則是這輪改革的顯著特徵。但是,從通訊補貼到交通補貼再到「廉政保證金」這諸多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遭到質疑,中國公務員是否通過反腐在變相提高待遇的問題被人們提上了台面。
變相提高待遇?
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的楊小君教授在談到廉政保證金問題時公開提出,包括浙江在內的有些地區,為加大反腐力度推出這項做法,其出發點應該是好的,但由於新制度的制定者也是新制度的受益者,其公平、公正性由此可以想見,更重要的是,這種廉政保證金制度「本質上是為公務員變相加薪」。
而同樣被冠以「變相加薪」名號的還有北京市最近為了抑制公車腐敗,而出臺的通訊補貼。如果說過去的通訊補貼尚不足以引起社會反彈的話,那麼這次公車改革掀起的反對聲不可謂不多。
據報導,北京市公務車改革的試點工作已經在海淀、房山、平谷等區縣悄然興起。處級幹部最高的可以拿到1800元,而普通的科員也可以拿到200元左右。另外,試點地區還規定,鼓勵參與車改的幹部購買機關現有的舊車或購買新車,對購買新車的給予購車價格20%的一次性補貼,最高可補3萬元。
一位北京市公務員聽到這個改革後,拍手稱快,他認為,北京市公務員的工資和上海廣東比已經很低了,所以應該給公務員提高待遇,但他也不否認這項改革很難保證公平,「像我們辦公室有的人經常需要出去,還有的人則很少出門,所以一刀切的話以後大家就很不願意出去辦事了。」
與此同時,珠海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近日啟動,按照出臺的《珠海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試行)》,公務交通補貼標準,正處級領導職務每月補貼3000元,科員每月補貼700元,職工每月補貼300元,通過建立市直單位公務交通補貼專用賬戶,由財政部門按核定的補貼金額逐月發放到個人工資賬戶。有專家評議說,僅一項車補,公務員的工資就變相漲了一半之多,如果任由發展,今後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實現補貼後,每年國家怎麼來負擔這麼一筆巨額支出。
有人算了一筆帳,處長一個月3000元,每月以22個工作日算,平均每天136元,打的可以跑近百公里。真的需要這麼多錢來辦公務嗎?按照這個演算法,北京市的處長們也是每天可以有近100元的交通費,基本上相當於每天去一趟機場。
而這一切均是以反腐之名。
廉政成本高漲
反腐成本原來是用來形容舉報人為了揪出腐敗分子而付出的巨大代價,而現在這個概念被重新用來測算為了廉政,國家需要出多少錢來保證公務員不腐敗。
「威海車改」最高補貼為2400元,有人根據其模式推算,全國僅公車改革一項,每年需要支出3000億元左右,國家財政能夠承受得了嗎?專家指出,這還只是「車貼」,如果把「職務消費」的其他項目,如「話貼」「吃貼」等等也加在一起,簡直就是個「無底洞」。
而此次提出的「廉政金改革」也同樣需要財政資金來支撐。據南京市的規定,一名普通民警25歲從警,60歲退休,如果期間沒有因違法違紀等行為受到處分處罰,退休時將可一次性領取20萬元的「廉政金」,僅南京秦淮分局就有民警510名,這就意味著在未實現人員更替的情況下,政府就得投入1億200萬來保證警察廉政。
能保證不腐敗?
有專家在提到南京實施的廉政金制度時說,南京的做法,是政府與腐敗搞競買。警察則是一個待價而沽的商人,他靜靜地看誰出的價高,就跟誰合作。如果在沒有更多的好處而且腐敗容易查處的情況下,他可以跟政府合作,而一旦違反廉政帶來的好處比政府的出價更高,而且也隱蔽不易暴露,他照樣會腐敗。這種情況下,廉政金不過是吊大了有關人員的胃口而已。
美國普度大學的王聖風博士長期關注中國反腐,他經過觀察後對記者分析了中國反腐與公務貨幣化改革的邏輯關係。他認為,在當前中國人人喊反腐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門確實想通過一些新的舉措來給群眾一個交代,但是由於相關制度並不齊全,致使貨幣化改革存在著一些致命的缺陷:制定過程缺乏正常的程序,致使公務員自己給自己制定標準,這很難保證最終的制度不出問題;執行過程中的監督也很難,因為中國的問題不在於缺乏制度,而是缺乏制度的執行。比如公車改革,過去制定了各種制度,沒有得到執行,現在這種辦法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嗎?再比如廉政金制度,那樣一點錢對於腐敗分子來說並不存在實質性的誘惑力,倒是有可能讓那些沒有被查出來的腐敗分子在退休的時候又撈上一筆。
- 關鍵字搜索:
-
廉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KJ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