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人頭腦中的「幻覺」:日本在走下坡路嗎?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過去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中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日本卻陷於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泥潭。面對中國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趨勢,某些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幻覺」:中國即將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製有人相信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在中國,一些熱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現得對日本滿不在乎。
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甚至也出現了高看中國輕看日本的傾向。有段時間,北京盛傳著一個笑話,說將來全球只要有三個經濟學家就夠了,一個懂美國經濟,一個懂歐洲經濟,還有一個懂中國經濟的。至於日本,回答是輕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這實在是無稽之談!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於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
讓我們先來看基本數據。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的確是大中國,日本的確是小日本。
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美元,傲列全球第二。小日本是大中國的3倍。
以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
中國近年來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戰後的第一個4/1世紀,日本即輕鬆成為全球第二號發達國家。而中國,儘管經歷了過去20多年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GDP總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並且以諸多指標衡量,根本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本的經濟實力既表現在國內,也表現在海外。中國近年來以引進外資多多為傲,然而日本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2003年中國全部GDP的2.3倍,其製造業在海外的銷售總額為1.3萬多億美元,與中國的GDP相當(唐淳風,2001)。如此強大的一個隱形的「海外日本」,足令開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著口號,邁著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汗顏!
經濟結構比較:1999年,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顯的「後工業社會」。1975年,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率首次超過50%,標誌著日本早在70年代就逐步進入了服務業為中心的「後工業化」時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是14.7:53:32.3,中國甚至沒有完成前工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
按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化定義,一個國家工業化全部實現的標誌:一是農業產值在15%以下,這條線中國可以說剛剛跨過;二是農業就業在20%以下,中國目前仍高達50%,可以說還遠遠不夠線;三是城鎮人口比重須在60%以上,中國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遠的距離。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為38%,大概與今天的中國相當,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國重工業增長超過輕工業4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投資開始進入旺盛期。舉國上下為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歡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國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進入到了重化工業的高度加工階段,並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經濟過渡。僅從工業結構上看,中國大約只相當於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國目前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於 「世界工廠」的牽引。據筆者的測算,2003年中國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高達63%。然而,從製造業總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億美元,中國為 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4倍。顯然,中國遠稱不上「世界工廠」,日本卻是名符其實的國際製造業中心。
按過去的趕超速度,在「世界工廠」的道路上,中國要趕上日本至少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而且接下來會越走越艱難,能源問題、環保問題、勞工問題、市場問題都會困擾中國。
日本的人均資源也很貧乏,但日本人懂得通過優秀的加工而揚長避短。1955年至1975年是日本增長最快的時期,日本製造業產值佔工業比重從81.4%上升到96.0%,而礦業從10. 1%下降到0.62%,電力、煤氣、供水等基礎產業從7.74%下降到3.38%。中國也是人均資源不豐富的國家,但中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靠廉價出賣資源。以2000年為證,中國資源型產業佔全部工業的比重高達54.5%,其中,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工業佔輕工業的62.0%,採掘和原料工業佔重工業的50.5%。
中國現在開始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在這方面,日本比中國先進得多。以單位能源每千克油當量的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計,中國大約是0.7美元,不僅低於發達國家,也低於印度等許多發展中國家,而日本同樣能源使用所產生的國內生產總值卻高達10.5美元,為全球之冠,約相當於中國的15倍。
同樣的資源和能源,日本人竟創造出比中國高出15倍的產值來?中國人又喜歡高談「老子」,講「天人合一」,可是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珍惜何嘗比得上日本?!
中國正進入新一輪黃金增長時期。然而,2004年經濟增長甫一發力,GDP總量剛剛佔到世界的4%,石油消費已躍居世界第二,發電量消耗佔全球消耗的13%,此外還有鋼材消耗佔全球的 27%,水泥消耗佔全球的40%,煤炭消耗佔全球的31%。因此,惹得全世界的人都擔心中國長期增長會否導致全球資源不足,「中國會不會餓死全世界」?
事實上,中國應該謙虛地向日本學習,並且要像日本那樣去倍加珍惜資源,高效地利用資源。中國眼下正進入一個苦心制訂種種「能源戰略」和「資源戰略」的熱潮,其實,大道至簡,中國應該像日本那樣,眼光向內、銳意挖潛,如此中國的能源和資源就可以在目前基本保持不變的水平上支撐中國經濟翻上好幾番。
中國勞工多,是中國在全球分工中的一大優勢,可是中國卻不能高效地利用其勞力,從而大大抵消了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同樣是高速增長時期,1960年至1975年間,日本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1,07%;1980年至2000年間,中國的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只有5.19%,按美元計年均增長2.59%。勞動生產率指標的對比充分表明,中國的高速增長靠的是人海戰術,日本靠的卻是勞動效率的提高。
除了靠人海戰術,中國的增長還靠大量投資,可是投資質量又如何呢?都說日本壞帳嚴重,可是在從高速增長走向經濟衰退的過程中,日本銀行的壞帳率僅5%,而中國在2000年四大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已經高達28.78%,如將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收購的1.4萬億元不良資產計算在內,則不良貸款率近45%。顯然,同日本相比,中國的投資效率與效益要猛回頭。
R&D(研究和開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是一組國際通用的用於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活動規模及科技投入強度的重要指標,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經濟增長的潛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2000年,中國在這一指標上的支出為896億元人民幣,佔GDP的比重歷史上第一次達到1個百分點。而同一指標,日本2000年是3.12,不僅遠高於中國,也高於美國的2.65、以及德國的2.37、法國的2.17、英國的1.87,在全球又是雄居榜首。
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 R&D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在科技興國方面具有堅韌不撥的決心,也無意中泄露出這個國家富強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為本、科技領先。這一指標當然還顯示出「小日本」並非一些中國人所想像的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個富於遠見卓識的民族----只有富於遠見卓識的民族,才捨得哪些花大本錢為自己的未來投資。
相比之下,中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國家,乃至一般的國民,都顯得是那樣的急功近利和讓人失望。中國人更喜歡喊喊「科技興國」的口號,或者在網上大罵日本人過過嘴癮,卻不願意花時間去補習科學知識。
專利發明方面:1995年,中國申請專利數隻全世界的1.45%,批准量佔全世界的0.48%,日本申請專利數佔全世界的13.48%,批准數佔全世界的15.3%。韓國產業銀行日前發表的調查結果顯示,若以韓國為基準(100)予以換算,則中國為76.5、日本為110.5。
中國人還必須時時記住的一個數字就是:日本人中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到12人,中國仍是0。一位偉人說得好:「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可是,做比說要難得多!
在企業層面,中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的建設尚處於起步階段,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佔銷售收入比例通常不到1%,而日本企業早已建立起完善的科技創新體系,企業的研發費用一般水平都在5-10%以上。
中國企業中研究型人才微乎其微,並不斷向外企流失。而每萬名勞動人口中,日本的研究人員數又是全球之最。2000年為109.3人,高於美國的73.8人、法國的60.3人、德國的59.6人以及英國的54.8人。
中國以進入世界500強為企業發展之可望不可即的目標。而日本1994年的時候,在世界500強中的企業家數與美國平分秋色、並抱攬全部第1、2、3、4名,前十名當中,一大半都是日本企業。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唱衰日本,可是2003年,日本企業在世界500強中仍高居88席之多。而中國只有12席,而且多是壟斷型國有企業,最排前的是中石油,名列第69名。
你敢想像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成為世界500強中家數最多的國家嗎?你敢想像中國企業佔據世界500強頭席,並且包攬前四名的盛景呢?這樣的日子也許有一天會到來。可是,我們的鄰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做到了。任何一個誠實的中國人,一個立志全球的中國企業家,是否應對此表示一分敬意?!
經濟再好,不能改善百姓的生活是白搭。我們再來比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國人均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僅以人均GDP作為收入計,中國只相當於日本1966年的水平。
居民消費的恩格爾係數(即居民家庭食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某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