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兩大醫院出家賊醫生假扮病人偷藥160萬元

2004年2月,北京市東城區法院審結了一起同仁醫院和人民醫院藥劑師假扮病人,從藥房偷藥而後賣出,貪污160萬元的案件。今天上午,涉及該案的最後一名藥劑師--被告人陳某在東城法院接受審理。
  
  庭審現場
  
  父母陪同下來到法庭
  
  8時30分,庭審開始。陳某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法庭,因其在案發後是投案自首,且自覺交出自己所分得的3萬元贓款,所以在開庭前陳某一直被取保候審。
  
  據陳某在法庭上陳述,他和該案中已被判刑的同仁醫院藥劑士鄭明和人民醫院藥劑士張偉是醫校同學,和鄭明還是同事。自己從2002年2月起,開始參與從藥房偷藥的活動。
  
  據陳某交代,他要麼假裝病人到人民醫院藥房窗口找到張偉後,拿出達美康、拜糖平等藥再放到張偉的車內,要麼趁自己在同仁醫院加班時從藥房拿藥再轉給鄭明。但是自己沒有參與將偷來的藥賣給藥販子。
  
  據瞭解,至案發時,陳某的涉案金額共計20萬元,分得贓款3萬元。
  
  犯罪是終點亦是起點
  
  30歲的陳某看上去非常斯文,在聽取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時,他不安地來回搓動自己背在身後的雙手。此後,在陳某陳述自己的犯罪經過時,旁聽席上傳來其母親的一聲長嘆。
  
  陳某對自己所犯的罪行全部承認,並且表示十分後悔:「這件事對我來說是終點也是新的起點,我知道自己的行為給自己帶來了什麼後果,我相信法律是公正的……」
  
  公訴人建議判處緩刑
  
  庭審結束前,公訴人向法庭提出鑒於陳某認錯態度比較積極,建議法庭考慮對陳某判處緩刑。
  
  庭審後主審法官表示,法院審理中會考慮到公訴人的建議,但最終的判決結果,還是要經過合議庭和議後再擇日進行宣判。
  
  案情回放
  
  2002年初,張偉經同事「提醒」,決定偷藥「致富」。為此,他找到了鄭明和陳某。因為每次「拿」的藥很多,頻繁出現在醫院藥房窗口的「大旅行包」終於引起了醫院保衛的懷疑。2002年11月17日上午,當張偉再次來到同仁醫院取藥時,被當場抓獲。截至案發時,他們偷藥賺了160萬元。
  
  醫院管理存在三大漏洞
  
  據本案公訴人表示,按照規定,每個藥房應該設有兩名藥劑士以便互相監督,但是現在很多醫院藥房都僅有一名藥劑士,沒有監督。此前,東城區檢察院反貪局的工作人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醫院在管理方面存在三大漏洞:
  
  1.銷售統計滯後
 ?br>  藥品銷售量的統計滯後。醫院對於藥品的銷售量主要是通過收費部門所收的藥費進行統計,缺乏每種藥品詳細的銷售記錄,藥房工作人員只能依據每日收進的藥方底方進行銷售數據的統計。目前各醫院從藥方進行的銷售統計,也只能做到銷售額的匯總,並不反映每種藥品的具體銷售數量。
  
  2.盤點方法不妥
  
  藥品盤點的方法有待改善。醫院的基層藥房難以做到每月盤點庫存。由於藥房的特點,每日都有藥品在不斷向外銷售,加之藥房人力所限,多數醫院採取動態盤點的方式清點藥品數量,在沒有準確的藥品數量和邊盤邊出的情況下,很難在清點時發現藥品的丟失。
  
  3.實物管理脫節
  
  醫院財務制度與藥品的實物管理脫節。醫院的財務部門一般只從會計的角度做報表,只反映藥品在藥房的收支情況,缺少藥品實物的購進量、售出量與庫存量的數據,造成了藥房庫管與藥品實銷數據的脫節,不能真實反映藥品的實際銷售情況。

法制晚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