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會給趙紫陽公正評價

鄧小平曾這樣講過:「天塌下來,有胡趙頂著。」如果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事業的總設計師,胡耀邦和趙紫陽作為他的左右手,對中國政治在文化大革命後回歸理性、經濟步入正軌作出的貢獻,也是不應抹殺的。

  在胡趙結成改革同盟的1980年代初期,胡耀邦擔任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擔任國務院總理,2人攜手為中國開創了近幾十年來政治上最開明的時期。

  趙紫陽,原名趙修業,1919年生於河南滑縣。他13歲就加入共青團,19歲正式成為中共黨員、滑縣工委書記。文革以前,趙紫陽在仕途上可謂平步青雲,二次大戰結束時他已是中共冀魯豫第四地委書記,當時鄧小平是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相當於他上司的上司,兩人後來在政治上聯盟,據說就是在那個時期埋下伏筆的。

  1951年,趙紫陽由河南被調往廣東工作,成了封疆大吏陶鑄的得力助手。1965年他升任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正式進入地方諸侯的行列。那年他46歲,是當時最年輕的省部級幹部。

  文革爆發後,已上調中央的陶鑄和毛澤東的接班人劉少奇一起遭到批鬥,後來同年同月慘死,而和陶鑄關係親密的趙紫陽也受牽連。1966年至1970年,他由廣東省原一把手變成工人,得到工廠勞動。到了1971年,據說周恩來以解決「吃飯問題」為由,徵得毛澤東同意,讓在廣東主政時「養豬」工作抓得不錯的趙紫陽到內蒙古擔任排名最後一位的區委書記(相當於今日的副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

  1974年,趙紫陽重新回到廣東擔任省委第一書記。不過他在政治上真正的轉捩點是在一年之後。1975年,他奉命入川擔任四川第一書記。在他的領導下,四川和當時萬里領導的安徽成了中國最早進行農村改革的兩個省份,而且改革的效果彰顯。「要吃糧,找紫陽,要吃米,找萬里」的順口溜一時廣為流傳,為他累積了不少政治資本。

  1978年,趙紫陽開始擔任中央重要領導職務,最初是進入全國政協當副主席。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他當選政治局委員,1980年2月份的五中全會上又升任常委。 1980年4月份,他當上國務院副總理。同年9月份,毛澤東指定接班人華國鋒因為失勢讓出了總理的位子,由趙紫陽補上。趙就此成了周恩來、華國鋒以後的第三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1982年中共十二大以後,鄧胡趙體製成型。在鄧小平的支持下,胡耀邦抓政治,趙紫陽抓經濟,共同收拾文革留下的爛攤子。思想開明的胡耀邦在禁止個人崇拜、消除數十年不斷的政治鬥爭在社會上留下的戾氣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趙紫陽則啟動了中國由計畫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大轉型。

  胡耀邦下臺後,其蓯榧侵拔裼燒宰涎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