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晚會舞劇" 八仙過海 " 演繹道骨仙風(多圖)
「八仙」齊亮相
【看中國報導】新唐人電視臺2005年新年晚會最後一場紐約晚會已於2月4日晚成功落下帷幕,中國的神話傳說貫穿於晚會的主題。作為晚會精彩節目之一的大型舞劇「八仙過海」,以其新穎的創意、恢宏的氣勢和細膩的舞蹈表現力再現了這個在中土幾乎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給現場近五千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美好印象。
中華幾千年的文化歷史融匯著佛道兩家的修煉文化,其內涵和思維方式對中華文化有著很深的影響。「八仙過海」中的八仙應是民間傳頌最廣的修煉得道之人,他們分別代表中國人的男、女、老、少、富、貴、貧、賤,出身均為凡人,苦修積善才得以修煉成仙。八仙的組成啟迪世人:社會各階層的人都可以走返本歸真之路。
相傳的一個「八仙過海」故事版本如是說:一次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酒至酣時,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遊。眾仙齊聲附合,並言定各憑道法渡海,不得乘舟。漢鐘離率先把大芭蕉扇往海裡一扔,坦胸露腹仰躺在扇子上,向遠處漂去。何仙姑將荷花往水中一拋,頓時紅光萬道,仙姑佇立荷花之上,隨波漂游。隨後,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藍採和也紛紛將各自寶物拋入水中,藉助寶物大顯神通,游向東海。
「八仙過海」晚會劇目是由「映唐舞蹈團」創編和演出的。把這樣一個傳奇故事搬上舞臺難度肯定不小,「映唐舞蹈團」的藝術指導陳碧娟女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創作這個舞蹈的本義並不僅僅是為了表現一下八仙過海時的大顯神通,更重要的是為了展現中華修煉文化,因而在舞蹈設計、燈光和配音方面都進行了精心推敲。 何仙姑的扮演者、來自澳大利亞的舞蹈演員維娜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編排這個舞蹈的意義是讓人們通過舞台上再現的神話傳說,去思考為何在中華的文化當中有這樣的藝術流傳下來,其中一定有它的內涵。
「八仙過海」舞蹈開場
「八仙過海」舞蹈開場,十八位身著藍色長裙的伴舞以柔美的舞姿,快速舞動優雅的長裙,翻起「海浪」陣陣。巨大的舞臺背景上,藍天白雲映襯著碧波粼粼的藍色大海,天高水闊。 「海浪」前飄來傳說中前來渡海的八位「仙人」:漢鐘離、曹國舅、張果老、鐵拐李、呂洞賓、韓湘子、何仙姑、藍採和。
在「八仙」尚未「過海」之際,舞蹈又引領觀眾回望了八位仙人的道骨仙風和濟世神跡。巨幅舞臺背景上出現了蓬萊山仙境,層巒迭障的山峰時隱時現於變幻的雲海之中,流動著的瀑布彷彿自天而降,奇景虛幻縹緲,美不勝收。舞台上,「八仙」們各攜「寶器」翩至登場。
手搖大芭蕉扇、一派散仙之風的「漢鐘離」首先亮相。相傳漢鐘離原複姓鐘離名權。成年後他曾為一名輔助漢室的大將軍 。因受鐵拐李的點化上山學道。下山後飛劍斬虎、點金濟眾,最後與其兄簡同日升天,度呂洞賓而去。據說漢鐘離的芭蕉扇能起死回生,但見舞台上的「漢鐘離」用寶扇再顯神跡,使倒地「殭屍」復活。
一身深紅官服的「曹國舅」手持寶物玉板(雲陽板)登臺而來,憑此寶物,曹國舅彷彿又要再現騰雲駕霧、漂洋過海、鎮妖辟邪的神跡。據傳,貴為宋仁宗朝之大國舅的曹國舅堅信「天下之理,積善者昌,積惡者亡」之理,散盡家財,賙濟貧苦之人。後曹國舅終入山修行,矢志修道學仙,最後由漢鐘離、呂洞賓引入仙班。
身著紫袍、手捧魚鼓的「張果老」倒騎毛驢悠哉亮相。傳說中的張果老遊戲人間,近觀塵世中人迷於功名利祿。張果老平日他倒騎著一頭白毛驢,日能行萬里,此驢實乃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收於皮囊之中。張果老所持另一寶物魚鼓能還能佔卜人生。
倒騎毛驢的「張果老」
隨之而來的是手持鐵拐和寶葫蘆的「鐵拐李」。相傳鐵拐李乃八仙之年代最久、資歷最深者。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遊時因其肉身誤為徒弟火化,遊魂無所依歸,乃附一餓死者的屍身而起。蓬守垢面,坦腹跛足,並用水噴倚身的竹杖,變成鐵杖,故稱「鐵拐李」。而鐵拐李的葫蘆可救濟眾生。但見舞台上的「鐵拐李」左右奔走,開寶葫蘆濟眾生於危難困苦之中。
手持鐵拐和寶葫蘆的「鐵拐李」
八仙中在民間最為出名的「呂洞賓」身著藍淺布衣,手持寶劍瀟灑亮相。傳說中,洞賓出生官門遇漢鐘離得其開導,逐舍人間功名富貴,歷經「十試」考驗,授得先天大道。成仙得道後,不登仙界,普化眾生,為人治病解危,斬妖除害為民造福,遊蹤遍及江河南北,實乃古今獨饕恢牡南扇恕B藍幢齙謀
- 關鍵字搜索:
-
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