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為何不願意給斯大林寫傳記

住在莫斯科市中心瑪拉亞.尼基茨卡亞大街6號豪宅的高爾基遇到了兩難問題:一方面,在斯大林的有心關照和人民的自發崇拜下,他得到了幾乎俄羅斯有史以來作家所能夠得到的榮譽。他從小在那裡嘗遍人生酸甜苦辣的城市如今改稱高爾基市了。「今天,我寫信封第一次以高爾基取代了下諾戈羅德,這很彆扭,也不太舒服。」儘管高爾基很不情願很不舒服
,但是他還是能夠排解的。傳記作家特羅亞寫道:「為了消除這些奉承給自己心理造成的不安,高爾基心想,斯大林是想通過他頌揚俄羅斯人民。斯拉夫民族的一個特點就是一向需要崇拜、信仰。個人崇拜是這個直率、寬宏大量的民族的天性。」

  但是,另一方面的問題卻困擾著高爾基:斯大林希望他這位最富盛名的蘇聯作家寫一本《斯大林傳》。斯大林心中最明白不過了,如果高爾基能夠給自己立傳,那對提高我斯大林在國內外的領袖威望,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何況高爾基已經給列寧寫出了一部出色的傳記。那是1924年2月4日,僅僅離列寧逝世不到一個月,《列寧》回憶錄就完稿了。4月《消息報》刊登了回憶錄片斷。六月中旬定稿。《列寧》一書雖不足4萬字,但是高爾基卻寫出了列寧「一個空前未有的歷史人物,一個用大寫字母起頭的『人』」。於是,斯大林通過國家出版局局長哈拉托夫寫信給高爾基希望高爾基寫出一部同樣的傳記來。當然,高爾基一開始是欣然接受的。是的,從個人私交來看,斯大林比不過列寧。十月革命以前,高爾基與列寧早成知己,而與斯大林沒有正式交往。但是高爾基並不反對給斯大林立傳。高爾基事實上非常明白,傳記是他所擅長的文體之一。他的《母親》,尤其是正在創作的《克里姆.薩姆金》「則思想偏執,形式呆板。必須看到,他在寫作自傳時更加游刃有餘。

  他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以其力量和真誠被公認為一部持久的、甚至可能是不朽的作品。」(特洛亞《高爾基傳》223頁。)然而在研究大量傳記資料後,高爾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尤其是目睹近年來斯大林的諸多非正義的排除異己的行為,高爾基,這位走遍俄羅斯大地的自由戰士。暗暗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以拖延術來達到不給斯大林樹碑立傳的目的。前契卡人員奧爾洛夫在《斯大林肅反秘史》一書中對此有一段詳細的描述:有一天,我正在阿格拉諾夫的辦公室裡,波格列賓斯基突然闖了進來。他就是那個因創辦了兩個勞改釋放犯就業公社而聞名全國的老契卡,他同高爾基有著特別深厚的友誼。波格列賓斯基告訴我們,他剛從郊外的高爾基別墅回來。「有人把整個事情都弄垮啦,」他抱怨道,「無論我怎樣勸高爾基,他總是一味地迴避寫書的事情。」阿格拉諾夫也同意他的看法,認為肯定有人「把整個事情都弄垮了」。

  實際上,這只能怪斯大林和內務部的頭頭們對高爾基太缺乏瞭解,估計太不足了。高爾基並不像他們所想像的那樣天真、幼稚。文學家的犀利的目光,使他逐漸洞察了周圍正在發生的一切。他瞭解俄羅斯人民,可以像看一本翻開的書一樣,從人們的臉上看透他們的內心世界,找到那些使他們不安和慌亂的東西。工人們那一張張因吃不飽而削瘦蠟黃的臉龐,鐵路上那一列列押送「富農」去西伯利亞的棚車(它們不時出現在高爾基那豪華的包廂的窗戶外面),都使高爾基意識到:在斯大林那虛假的社會主義招牌後面,到處是飢餓、奴役和野蠻的專制。最使高爾基痛心疾首的,還是那股越演越烈的圍剿老布爾什維克的浪潮。許多被迫害的老黨員,早在革命前就同高爾基結下了深情厚誼。一九三二年,他因自己素來敬重的加米涅夫被捕而感到極度的不安和不解,並把這一看法告訴了亞果達。斯大林聽說後,為了打消這位名作家的疑慮,趕緊下令放人,讓加米涅夫回莫斯科。據我所知,由於高爾基的干預,還有幾個老布爾什維克也免去了被繼續監禁或流放之苦。但作家卻並沒因此而感到欣慰,他知道,還有許多老黨員,過去他受沙皇的折磨,現在又遭到斯大林的迫害,對此,他實在不能容忍。他經常找到亞果達、葉努啟則或其他有權有勢的人物,發泄自己的指責,表示自己對斯大林越來越感到失望和不滿。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四年間,有大批反對派成員被捕,而官方對此卻一字不提。有一天,高爾基外出散步,碰見一位陌生婦女,經過交談後得知,這婦女的丈夫,是他革命前就認識的一位老布爾什維克。婦女請求高爾基幫幫忙,因為她和患有骨結核的女兒正受到被驅逐出莫斯科的威脅。高爾基追問起驅逐的原因,才知道她丈夫早就被判了五年刑,現已在集中營裡服刑滿兩年。高爾基立即行動起來。他先給亞果達打電話,後者回答說,沒有中央指令,內務部無權放人。高爾基又找到葉努啟則,後者便去請示斯大林。這一次,斯大林卻不願再「開恩」了:他早就因高爾基三番四次地替反對派成員求情而憋了一肚子氣。他只同意不再驅逐那位婦女及其女兒,堅決拒絕有關提前釋放其丈夫的請求。高爾基與斯大林之間,關係日趨緊張,到一九三四年初,大概連斯大林本人都已意識到,他朝思暮想的書是不可能問世了。

  是的,直至高爾基 1936年6月18日逝世,他一直以種種理由來敷衍給斯大林立傳之事。其實,晚年的高爾基在表面的輝煌下,內心是極度痛苦的。羅曼.羅蘭敏銳看出了高爾基的「孤獨」:「他十分孤獨,我幾乎從沒有看到他一個人獨處!我覺得,倘若我們兩人單獨呆在一起(而且沒有語言這道障礙),他可能會抱住我,一言不發地哭很久」(《蘇聯旅行日記》)高爾基,這位曾經在暴風雨中呼喚崇高的「海燕」,用他的反抗與傳記文學的正義,給自己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圓滿的符號。人們傳說高爾基之死是出於斯大林的謀殺,如果此說成立,那不給斯大林寫傳記就可能是原因之一了。

本文留言

作者王成軍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