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歐洲媒體廣泛關注中國反日示威

(美國之音記者愛瑪4月11日巴黎報導)對中國境內發生的反日遊行示威活動,歐洲媒體予以廣泛報導。一些報紙一方面質疑一個一向壓制學生遊行示威活動的政府此次對遊行活動默許的真實動機,另一方面肯定學生反日遊行動機的正當性,認為日本的確應該正視和反思歷史。

*評日本對待歷史採取修正主義*

歐洲媒體連日來對中國各城市發生的反日遊行活動予以廣泛跟蹤報導,報紙也在重要版面對中日關係及日本與鄰國關係進行了多方評論。在談論日本政府對待歷史問題的立場時,歐洲報紙普遍使用了「修正主義」一詞,這是歐洲報紙在談論歐洲極右翼試圖否定或篡改納粹屠殺歷史時普遍使用的詞彙。

*肯定學生遊行活動真實動機*

儘管許多報紙質疑一個一向壓制學生通過遊行表達民意的政府突然默許學生「自發」遊行活動的真實動機,但多數評論並未否定學生遊行動機的真實性,即要求日本面對歷史。

法國《費加羅報》在週一的社評文章中說,「近來,無論是在北京或廣州,公開表達對日本修正歷史的憤怒要比呼籲中國實現民主更容易。如果說政府對抗議活動規模失控會有什麼擔心,也無法怨天尤人,共產體制一向將民族主義作為一種備用意識形態以轉移民怨。不過,中國學生以遊行示威發出警告至少並沒有錯。二戰結束已 60年,日本始終沒有能力承認歷史錯誤。毫無疑問,自我批評在我們的日本友人那裡不被視為人的第一品德。但在當今世界,國際關係迫使每一個國家承擔自己的歷史責任,假如德國沒有承擔歷史責任,我們難以想像歐洲如今會是什麼樣子。日本首相小泉每年執意參拜埋葬戰犯的靖國神社,難道僅僅為煽動日本民族主義情緒?在政府不做任何努力教育下一代的前提下,提出上述問題完全是合理的。當日本一方面宣稱要與其他國家平起平坐,一方面又背棄1947憲法,向伊拉克出兵,使其自衛隊逐漸承擔正規軍使命之時,日本尤其需要緊急反思歷史。」

法國《洛林共和日報》在週一的社評文章中指出,儘管日本政府95年曾就戰爭歷史做過公開道歉,但戰犯卻每年受到參拜。指責北京利用教科書問題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以達到國內政治目的不可否認,不過德國的例證告訴世人,一個民主政體在正視歷史的時候給自己贏得的是尊重。

瑞士《時代報》注意到中國政府雖然默許學生的反日遊行、但卻禁止媒體報導的做法,這份報紙指出,中國政府知道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社會、政治訴求也可能混入遊行呼籲。

*日亞洲戰略改變引起中韓擔憂?*

在一篇題為《歷史問題背後突顯日中韓戰略分歧》的分析文章中,《時代報》評論員指出,中韓民眾對日本教科書篡改歷史的抗議規模不斷擴大是再自然不過的事,而值得令人關注的到是日本在亞洲戰略的改變。1945年由戰勝國美國參與撰寫的日本憲法規定日本自衛隊只能自衛,然而這支隊伍卻出現在伊拉克,自衛隊副產品,日本航天計畫正獲得全速發展,包括東京市長石原在內的日本政界多數精英從不隱諱對太平洋戰爭的看法,日本潛在的民族主義因小泉對靖國神社的參拜而受到肯定。

文章引述《紐約時報》的報導指出,日本今年對教科書的更改全部帶有否定歷史的傾向。東京對亞洲其他國家一直採取的是防範戰略,確保能源供應、恐怖主義威脅,伊拉克戰爭爆發促使日本確信它的未來建築在與美國的結盟之上,至此,日本的民族主義矛頭從華盛頓轉向中國和北韓。中國和韓國都看到了日本戰略思想的轉變,隱藏在教科書事件背後的是中韓對日本民族主義重新抬頭的擔憂。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