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離婚的邊緣轉回頭

輕夫妻因為溝通不良,價值觀的差異,感情開始變酸。

  其實在走到離婚邊緣之前,最好能上輔導中心尋求諮詢,給婚姻多一次機會。

  2003年新加坡的離婚率創下20年來新高,達6561宗。其中,結婚不到五年就分手的年輕夫婦有增加的趨勢,達1352對。這些「起步婚姻」(starter marriages)的主要特徵是:三十來歲、夫婦都是專業人士、經濟獨立,多達80%沒有子女。

「愛情三角理論」

  根據心理輔導員陳曉鳳的分析,心理學上有所謂的「愛情三角理論」,任何親密關係都逃不出承諾、親密及熱情這三個元素。她的觀察是:老夫老妻的承諾很多,親密與熱情度很少,年輕夫妻熱情親密感很強,不少是一見鍾情式的,承諾卻很少。

  她說:「年輕人很容易就來電,有愛的感覺,身心靈充滿熱情,畢竟這是自由戀愛的時代。相對的,相信牽手就要牽一輩子的承諾感很少。老一輩恰恰相反。可是,基本上好的感情關係是鐵三角,缺一不可。」

「起步婚姻」最常面對的問題

  「起步婚姻」最常面對的問題是:婚後角色與心態的調整,比如:價值觀的差異、家事的分工等。

  陳曉鳳說:「婚後角色的重新定義,需要時間適應。是要改變自己,還是企求對方改變?大家的壓力都很大。如果其中一方調適得很辛苦,就要尋求輔導。早點找個旁觀者,可以減少彼此之間的痛苦。」

  夫妻吵架,呈現真實的自己,對彼此沒有隱藏,面對問題是好的;至於如何進一步解決問題,需要的是方法。

  陳曉鳳指出,夫妻倆會把以前生長的家庭(原生家庭)所學到的印象記憶用到自己的家庭上,卻不一定適用。比如:雙方吵架時,其中一方不吭聲,又不要提出問題;或以譴責的語氣貶低伴侶的方式來宣泄心中不滿……

  輔導中心提供的是處理的模式。比如說:吵架時其中一方情緒激動,可以深呼吸穩住情緒,另一方可以抽離現場。

找律師之前先找輔導員

  輔導過一些年輕夫婦婚姻個案的陳曉鳳認為:不同性格的夫妻經過角色調整後,可以互補,可惜的是,有很多並沒給對方機會。

  婚後適應上有困難是正常的,任何健康正常的婚姻也可以尋求諮詢,以提升夫妻的生活品質。

  陳曉鳳說:「只要夫妻倆都願意前來輔導,那麼問題比較容易解決。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是女方上門,尋求協助;男方沒有出現,不喜歡在別人面前呈現脆弱的一面,也覺得自己沒有問題,是太太的問題。」

結婚不到三年 夫婦分居兩次

  30幾歲的林姓夫婦,在國外念大學時相識相戀。回國工作後,結婚不到三年,夫婦倆已分居兩次,見過兩個輔導員,還見了律師,來到離婚邊緣。

  他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自由戀愛沒有問題,結了婚以後就有問題?

  結婚半年,兩人開始吵架,幾乎什麼事情都吵。夫妻倆心中各有許多委屈,平均每兩三個星期就吵一次,吵到妻子想要自殺,精神崩潰,丈夫則萬分擔心、恐懼。

  兩人束手無策。

  來自臺灣的妻子期望丈夫每週能帶她上餐館,吃一頓浪漫的燭光晚餐。生性節儉的丈夫認為沒有必要,賺錢養家就夠了,平時應多儲蓄以養老備用。

  結婚前,丈夫本來答應承擔家務事,結果,婚後都是妻子在做。

  丈夫不喜歡妻子挑眉斜眼的眼神,似帶百般瞧不起的意味;妻子則害怕丈夫凶巴巴的神情及魯莽的個性,不敢出聲……

  正是這些生活細節無法配合,缺乏溝通,加上價值觀的差異,使夫妻倆的感情變酸。但是,他們決定再給婚姻一次機會:到輔導中心去。

  最後情況出現轉機:夫妻倆慢慢瞭解、正視對方的心理需求,並願意相互配合。

  做丈夫的,每週帶太太上餐館,耐心地讓太太慢慢點菜、用餐,共同享受這個過程。到了星期天,也幫忙太太洗碗。

  做太太的,也意識到必須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隨時失控,也盡量避免給丈夫「眼色」看。

  因為天天接觸,日常生活細節上的溝通非常重要。輔導員在這個時候扮演的是引導的角色,幫助兩人瞭解彼此的需要。這對夫婦來到善友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員陳曉鳳面前,一樣大吵大鬧,不過,吵得比較有價值,經過八次個別與共同輔導後,夫妻倆已溝通良好,不需要輔導員了。


《聯合早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