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領域弊端剖析:老外一個意念就賺幾個億(圖)

中國如此大規模的建設量在世界範圍內都是少有的。專家指出,對擁有如此龐大建設量的建築領域,其存在的問題更加不能忽視。建築行業耗資巨大,而建築產品和建設工程一旦建成,會作為城市景觀甚至歷史的一部分長久存在併發生影響,建築領域的問題解決不好會讓整個社會支付代價。在第八次全國「建築與文化」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對目前建設領域存在的弊病和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剖析。

設計招標沾上「外」字就佔先機

不少建築專家指出,現在許多大工程和建築項目都愛搞國際招標。國際招標完全可以,但現在不少領導者和評委在選擇方案時,不顧國家的現有實力和經濟水平,不是考慮建築的當地特色、有效的使用功能、合理的造價、建成後的運行成本等,而是出於虛榮和面子光鮮,甚至還為了私下的幕後交易,把許多大工程都包給了外國人。北京、上海和其他地方最重大的建築設計項目,幾乎都被外國人囊括一空。

招標中的中外不公平還表現在,外國設計師的設計費用常常是中國設計師的幾倍甚至十幾倍。而對國內的設計單位,不僅費用壓得很低,而且還常常不兌付,連在招標中支付標底費也是中外不同對待。國外設計師報出的設計費都是天價。安德魯設計北京國家大劇院,竟然得了總造價的11%,完全衝破了我國建築設計業關於大型建築的設計費不能超過總造價3%至4%的行規。而實際上,安德魯只是提供了一個設計概念,所有的結構設計、施工圖設計都是由北京市建築設計院完成的。一個意念、草圖就輕易賺得幾億元。

不僅是設計費用,更要害的還是這些中標的洋建築的建造費用往往昂貴得驚人。國家大劇院造價 30億元,目前尚缺少2億多元資金。還沒有建完,業主方現在已在擔心投入使用後,每年7000萬元的開支如何填滿。如果是企業性經營,高票價是必然趨勢,一張票一兩千元與「提高人民的文化生活水平」之初衷相悖;而要人人都消費得起,國家每年就要進行大量財政補貼。不少專家批評說,安德魯在中國的所有設計項目,從來不以省錢實用為出發點,整個國家為外國建築師藝術喜好「買單」。

奧運會體育場「鳥巢」最初設計總投資也是30多億元人民幣,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造價也十分高昂,一個電視臺的大樓投資甚至高達80億至100億。而北京的示範效應又立即被各地仿效,為追求什麼「一滴水」、「一塊冰」等虛無縹緲的所謂主題效果。廣東省的博物館搞成「百寶箱」、廣州體育館搞成「三片葉子」。這些外國大師們設計的玻璃體的奢侈建築不僅造價昂貴,而且由於其透光性和保溫差而在使用中費用也高得驚人。庫哈斯設計的廣州體育館開館使用時耗電巨高,場館承受不起,常常不敢開放使用。

承受如此昂貴設計費用、建造費用、運行費用的中國,僅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專家質疑:難道我們不該選擇更節能環保、更有中國特色、費用更適當、使用面積更合理的建築嗎?官員們那種「揮金如土,但求風光」的派頭,是應該的嗎?能夠實現同樣功能的電視大樓10多億資金就可以完成,為什麼要花80億元?記者最近對一個研製晶元裝備製造的高科技企業採訪,他們研製的設備關乎國家科技前景,而他們正為2億元的研究經費而發愁,對比之下深感痛心。

幾位瞭解國際建築市場的專家指出,國外的建築師的設計水準和職業操守也有好差之分。我們是要學習和採納國外建築技術(藝術)優良的部分,但這不意味著「是洋必佳」,而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對待中外建築師的設計。




奧運會體育場「鳥巢」

浮躁之風扼殺建築師創新能力

中國不是沒有好的建築師和有才華的設計人員,但卻缺乏可以沉下來思索和創新的環境。官員們忙著出「政績工程」,老闆們忙著趕工期,設計師們忙著草草設計圖紙。眾多人都忙著賺錢,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精心地積累、設計和思考。完成一個建築設計方案,歐美日等國的建築師要花一兩年的時間,而國內往往要在幾個月內趕出來。倉促的氛圍,理論認識的混亂,使許多建築設計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盲目性、摹仿性,甚至根本就是抄襲。建築師們沒有時間創建富有中國特色的建築理論、創新的建築思想或流派、風格,缺乏自己的思想、理念,常常滿足於抄襲、照搬國外的各種主義、潮流,或跟風跟時尚。由於內在的文化自卑和自謙,在強勢文化的衝擊下缺乏免疫力和抵抗力,失落了自身的理論根基。加上社會上的崇洋媚外之風,對外國設計師高報酬、言聽計從,對國內設計師壓級壓價、頤指氣使,剝奪了許多中國建築師的創造機會,更加劇了中國建築師隨波逐流的心態。畸形的建築市場時時拷問中國建築師的敬業精神和良心。一些建築師常是業主要什麼就畫什麼,惟獨缺乏經過自己認真思考的創造。專家們指出,要提高中國的建築水平,不僅要提高管理層、業主的水平,同時建築師也應對自己的操守和素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築設計實施缺乏配套環節

「你便宜我比你更便宜,你圖多我比你圖更多。」當前建築設計行業的競爭狀況之激烈,可謂各用其招。「但是一個設計單位的服務好不好,只有在過程中才知道!」由於目前最大的市場仍然是民用建築尤其是居民住宅類,而住宅的設計難度和技術要求與公共建築比要低,由於其規模大、項目數量多,在設計取費上比公建項目更有利可圖。不少設計單位在與甲方接觸之初,無不使出渾身解數,出方案、講創意、畫效果圖;然而一旦簽約之後,主創設計師便把眼光放到了新的目標上,進入生產線程序後,實施時的服務質量就很難得到保證。

這又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因為採取低價競爭策略,勢必利潤攤薄,不可能花太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真正的產品落實過程中,因而無法設計創作出精品。而設計創意的庸俗化,又進一步導致了取費的難度,無法獲得智力勞動應有的回報。一些為數不多的設計精英們不是集中精力創造更多的好作品,而是把智慧放在談判場上,力爭獲取更多更大的定單。為了在惡劣的建築市場角逐中生存,國內建築精英們過多的把精力放在市場開發上,這不能不說是建築設計行業的悲哀!

建築方案評審制度亟待改進

建築方案評選的質量高不高,直接決定了中國不斷產生的建築是好還是劣,而目前在建築方案評審制度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建築方案評審專家委員會的組成不合理,造成方案評審質量無保證。發達國家方案評審組的組成人員範圍廣泛,往往專家組裡有政府官員、建築師、工程師、歷史學家、法律人士,還有管規劃的、藝術的、環境的人士,而且是「一票否決權」,任何一方面不通過都不行。這就保證了方案在通過時不會遺漏和忽略任何重要的方面。而我國評審組的成員大多是搞建築設計的本行人,而其他相關領域的專家較少,使建築設計只放在一個小天平上稱份量,考慮的範圍狹窄。另一個不正常的現象是,許多不是專家的本地官員也擠進專家評審組,甚至佔到一半,而這往往造成評審質量的偏差。

評審過程也有不合理處。有些大的項目工程量很大,幾個方案要看下來往往應需較長時間,但許多評審組給評委們看方案的時間很短,根本沒有時間仔細研讀方案,難以做出科學的評審。對此,一位北京非參加評審方案的建築專家建議,評審大的建築項目和小的建築項目應有所不同,但現在的評審方法和步驟卻是一樣的,這顯然是不科學的。對大的建築項目,最好分成兩步走,第一輪先是定性設計的評選,第二輪再按細定的原則評審。這樣可避免把過多的時間平均浪費在淘汰的方案上。

來自臺灣的一位建築師談到「陽光評審」時說,在臺灣任何一個重要的公共工程,所有設計方案的評審過程全部公開,所有的方案、評委名單、評審意見、投標過程,都在建築專業雜誌上登出,在專門的網頁上公布,甚至一個大的工程案子還出專集。在相對透明的環境下,參評的人會更負責任,更加檢點自己的行為,更加註重評審意見的水準和公正性。許多建築師都認為這種方法值得國內建設領域借鑒。

中國急需「建築文化的啟蒙」

許多學者及專家指出,中國急需一個「建築文化的啟蒙」,現在太需要提高整個社會、大眾,尤其是領導對建築的欣賞水平。無論是哪級領導(尤其是管城建的領導需要補課),還是眾多開發商、業主,還包括社會大眾,都需要對城市建設、對建築文化、建築的創作規律有所瞭解,建立基本的、正確的概念。

對此,在各種媒體上介紹有關建築的知識,對許多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提出和引起爭論,都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專家還建議,在請專家給中央領導講課的內容中,加入建築學和城市建設這一課很有必要,這樣可以對各級領導深化對建築問題的瞭解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中國的建設量如此之大,領導的權力和作用又很大,他們對建築文化有所瞭解確實非常必要。

同時,建築家及專家們呼籲,在外來強勢文化的衝擊下,中國的領導層以及中國的建築師們應保持冷靜的頭腦,不應人云亦云,要注重挖掘本民族的文化根源,正本求源,鼓勵國內建築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建築精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