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未來中國證券市場的十大「猜想」!

一、全流通是否會蒞臨股市

  全流通或者說股權分置問題,一直是困擾A股市場良性運行的核心問題。任何一個對A股市場進行展望的投資者,都會也應該關心該問題在2005年的命運。就在2004年12月31日,我們又欣喜地聽到了高層將在明年全面落實"國九條",加強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本市場改革和發展的聲音。2004年以來上到國務院高層、證監會主席,下到市場各方對全流通解決都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注,有理由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今年全流通將會蒞臨股市。

  去年以來,關於全流通解決方案的傳聞就不斷流出。國九條出臺後,市場熱情一度極為高漲。年初四川長虹、吉林敖東、銀鴿投資有全流通試點傳聞時,其股價都在短期內大幅上漲;一些證券研究和諮詢機構業紛紛推出自己的全流通方案;但在數家公司的試點未被受理後,市場頓時啞然。而在下半年市場疲軟時,一位前證監會官員稱中小板應先試點全流通,股市卻報以極端反應大幅下挫。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方面,電廣傳媒率先試點了"以股抵債",然而這一方案一經推出就遭到各界的廣泛批評,有人甚至評價"以股抵債"是完完全全的"空手套白狼"。

  雖然國九條出臺後成立了股權分置問題小組,但似乎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許多投資者擔心,股權分置是一個和計畫經濟有關的、與生俱來的"原罪"問題,在和非流通股東的博弈中從來沒有處於公平地位的流通股東,很難在此關鍵問題上有所改觀。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去年從國務院高層到市場各方都對全流通問題及時解決達成共識;量的積累必將引髮質的改變;而且從市場反應來看,擱置全流通已開始讓其他利好政策失靈;再考慮到股市可能迎來大擴容,類似中石油、交通銀行等超級國企股一旦亮相,如果舊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又不斷冒出來,股權分置就更難以解決了。因此,不少市場人士持樂觀的態度,認為目前破解股權分置難題"胎動",試點個案或將推出乃大勢所趨;或者整體解決方案也可能推出。

  二、強制分紅是否會作秀 

  重上市、輕轉制、重籌資、輕回報的現象,一直是A股市場的痼疾,投資者給這類上市公司取了個綽號:"鐵公雞"!在2004年12月7日證監會發布的《若干規定》中,明確提出"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進行現金利潤分配的,不得向社會公眾增發新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或向原有股東配售股份。"此規定便是被部分媒體和投資者稱為利好的"強制分紅"。

  不過要說強制讓上市公司分紅是利好,恐怕又是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個"創新"了。因為在規範的證券市場中,公司是否分紅、如何分紅都是公司股東們自己的事情。業績穩定但成長性不太好資金回報率不高的公司,股東們當然會選擇現金分紅。但若公司正處於高速成長期,公司的總資產回報率相當高,那麼將應該分的紅交給公司管理產生更好的效益,股東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2004年12月7日,A股市場只用了短暫的反彈對強制分紅政策做出反應,並沒有用連續的上漲給以擁護。市場並沒有對利好麻木,其實,在強制分紅政策的背後,是對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默許和支持。而且問題的關鍵是,在股權分置下的強制分紅並非真正利好。用友軟體2001年實施高比例現金分紅後,圍繞上市公司高派現利弊的爭論就一直沒有停止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劉紀鵬對此有精闢的評價:上市公司"吃肉不吐骨頭"和"吐一根骨頭"並無根本上的差別。

  在股權分置的情況下,作為"經濟人"的大股東和他們控制的公司管理層完全會做出理性的選擇。我們完全可以對2004年報後上市公司的分紅現象作這樣的猜測:或實實在在超常規地分紅,每年將大部分利潤分掉,然後回頭到市場再融資就是;或真的是作秀,吐一根幾乎沒有肉的骨頭給流通股東們。

  對流通股東來說,在上市公司各個類別股東的利益不一致的情況下,不分紅心裏不是滋味,猛分紅心裏更不是滋味。要讓投資者真正得到公平待遇,必須解決股權分置等根本制度問題。

  三、分類表決是否會水

  2004年12月7日,中國證監會正式發布《關於加強社會公眾股股東權益保護的若干規定》。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該《規定》中的分類表決制度,是國九條出臺以來最具實質性的利好,完全有可能改變我國證券市場設立以來社會公眾股東沒有實質性話語權的局面。"中小股東終於有了話語權!"各個媒體都這樣評價。但就在政策出臺時,就有人士擔心分類表決制可能成水場合。

  《規定》對分類表決制的表述有"經參加表決的社會公眾股股東所持表決權的半數以上通過"一句,有可能給分類表決制的實施投下陰影。因為此前,備受市場質疑的電廣傳媒"以股抵債"案和遭到媒體"口誅筆伐"的寶鋼股份再融資案,就已經給流通股東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果然不出所料,首例分類表決就讓投資者大失所望。實際上,真正能夠在網路十分堵塞的情況下通過網上投票的流通股只有89萬股,其中的多數反對票並未能夠阻止大股東的配股議案。此後,民生銀行及華北製藥等公司也分別實施了分類表決網路投票。但遺憾的是,參加表決的流通股股東比例都較少,在流通股股東中並不具代表性;或是參加表決的流通股東中,機構投資者佔據絕大多數,表決事項的決定權由機構投資者左右。以至於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分類表決制度已經水了!"不過,近日重慶百貨的分類表決,或許能夠給投資者帶來希望。雖然參加該公司分類表決網路投票的投資者仍不多,但由於流通股股東的反對,重慶百貨的增發提案未能獲得通過。在實施社會公眾股東分類表決制度以來,這是第一次。

  有市場人士因此建議說,應對分類表決的相關規定在細節上進行完善,比如在條款上加上明確的三分之二或50%以上"投票有效基數"的硬性規定,規定社會公眾股股東類別表決時,所代表的社會公眾股股份比例太低的,應予重新表決。

  顯然,分類表決是否會水的問題,現在完全取決於制定政策的管理層了:是否願意與時俱進位定補充規定,讓現在還"看起來很美"的分類表決制,真正成為社會公眾股東實施話語權的重要途徑。

  四、詢價制度會不會被機構所利用

  從2005年1月1日起,公開發行股票將試行詢價制度,從有關規定中可以看到,詢價對象是指符合證監會規定條件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保險機構投資者和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等六類機構,這實際上就把社會公眾投資者排除在外。因此,市場擔心新股發行是否會被這些參與詢價的機構們所利用。

  從詢價制度有關規定上看,參與詢價的機構們並不能信口開河地亂標價,凡是參與詢價的機構要按照其所報的價配售不超過新股的20%或50%的發行數量。從上市公司、主承銷商和參與詢價的機構之間關係和各自利益來看,上市公司希望自己發行的新股賣一個好價錢,因此發行價越高越好;而主承銷商則希望新股發行能成功,不要過多地壓在自己手中。特別是在像現在行情低迷的時期,因此希望新股的發行價盡量偏低些。作為參與新股發行的詢價機構,它會更多地考慮自己的利益能否得到最大的保護,將會根據二級市場的情況以及上市公司的質地來給個合理的價格。如果某個參與詢價的機構給的價格過低,則該機構就有可能中不了簽;如果給的價格過高,而等該股上市流通時有可能獲利甚少,甚至一上市就挨套。

  詢價制度要為機構所利用,除非參與詢價的機構聯手。但這種風險實在是太大,因為,第一、違反國家有關法律;第二、聯手對新股發行過低或過高的定價,要麼導致准上市公司不願發行,要麼導致發行的新股全都砸在自己手中,無法出局。

  五、有多少大盤股會登陸A股

  有哪一些航母級的"大果果"會在2005年上市?根據記者的推測,2005年大盤股的上市數量將可能創出歷史新高,上市的大盤股將要"抽血"上千億元,兩市融資也將創新高。

  銀行股至少有兩家鐵定要上市。日前,銀監會人士透露,建行上市時間是2005年上半年,而中行則是2005年下半年。市場人士估計其融資額都在百億以上。此外,另一家航母級的銀行交通銀行也盛傳要上市。betway体育手机网 的說法是,交通銀行擬放棄A+H創新模式H股元旦後可能在港H股市場率先上市,估計發行規模80億股,融資額度約為180億港元左右;然後在A股市場融資,2005年是銀行上市融資年,估計交行也會力爭2005年在A股上市。

  有關人士曾透露,中石油為避免大規模發行對股市產生影響,希望將A股的發行規模控制在60億股左右,A股發行價格可能會在4元以上,預計募集資金在200億元以上。

  國資委主任李融榮表示,一批具備條件的中央企業將在2005年上市,這給180多家中央企業上市帶來了巨大的想像空間。據報導,2004年8月20日正式掛牌的中國鐵通甩出了整體上市的計畫。據稱,鐵通的融資額度是30億元。另外可能在2005年上市的央企還有神華集團募集(200億元)、中國醫藥、中國高新投資、上汽集團、中電集團等。實習記者鄭建超

  六、仙股時代會不會到來

  仙股源於香港股市,是指那些股價低於1元的股票。回顧今年的股票市場,我們發現,三板市場早已經仙股林立了,B股市場也已經出現了仙股。而A股市場上,今年以來中集集團、中興通訊、貴州茅台等藍籌股獨立潮頭的同時,莊股、績差股大幅下跌,1元股數量前所未有地出現,股價結構調整之劇烈前所未有,而□ST達曼、□ST猴王熬不過寒冷的冬季,在2005年前夕便被無情打成仙股。由一到二,由偶然到必然,隨著價值投資理念的深化,仙股的數量將會越來越多。

  2004年以來,B股市場、三板市場率先成"仙"。2004年8月19日,ST東海B以跌停價報收於0.93港元,折算成人民幣不足1元,從而成為兩市首只仙股,此後不久,ST盛潤B、ST大洋B也隨之成仙,到2004年12月29日,ST珠江B也成"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