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敲響納粹德國喪鐘的七次重大戰役

1945年4月30日,蘇聯紅軍在柏林議會大廈樓頂插上了標誌勝利的國旗。這也標誌著德國納粹政府的徹底崩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與德、日、意法西斯勢力之間進行的一場大搏鬥。與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其他戰爭相比,這場戰爭是 「空前」的;與可以預見的未來戰爭相比,這場戰爭也很可能是「絕後」的。在這場涉及當時大部分國家的全球性大廝殺中,軍民傷亡1億多人,軍民死亡 6000多萬人,消耗軍費13000億美元,物資損失高達42700億美元,精神創傷更難以用數字來顯示。

  第1聲鐘響

敦刻爾克大撤退

  35萬士兵從死亡陷阱中逃將出來,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造了二戰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1940年5月的法蘭西,陽光明媚,綠草如茵。西線英法聯軍和德軍相互對峙長達8個月之久,雙方一槍未發,戰爭似乎已成為遙遠的過去。就在大家均以為「靜默戰爭」將持續下去時,一場閃擊戰的風暴卻驟然降臨。

  5月10日早晨,134個德國師在3000多輛坦克的引導下,向著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全線猛扑過來,德軍的主攻方向選在了馬其諾防線的北端 ---曾被視為是坦克無法通過的陡峭而森林密佈的阿登山區。這讓英法聯軍大失所料。僅僅十多天工夫,德國的裝甲部隊就橫貫法國大陸,直插英吉利海峽岸邊,將北面的英法聯軍主力完全隔斷在比利時境內。災難來得如此突然,整個法國就像一隻被戳破的氣球,陷於驚恐和癱瘓之中。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勛爵不想讓麾下的幾十萬精兵強將去為法國人陪葬,乘德軍尚未封閉包圍線的時機,他下令迅速實施代號為「發電機」的撤退行動。40萬聯軍官兵且戰且退,最後全部聚集到了敦刻爾克海灘。而此時德國軍隊從南、北、東三個方向海灘步步緊逼,德軍最近的的坦克離這個港口僅10英里,西面的英吉利海峽成為聯軍絕處逢生的惟一希望。就在這時,德軍卻接到了希特勒親自下達的停止前進命令---這一命令被很多軍事歷史學家認為是希特勒在二戰中第一個愚蠢的命令,實際上,希特勒的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慮,首先是為了保存裝甲部隊,使其在對法國南部和對蘇聯作戰中發揮作用,而德國空軍司令、納粹二號人物戈林也向他保證,德國空軍完全有能力消滅敦刻爾克的英法聯軍殘部;此外,希特勒還打算與英國媾和,讓一部分英軍撤回英國,政治上有助於媾和。

  英國政府趁機緊急調集了所有能抽調的軍艦和民船,無數業餘水手和私人船主也應召而來,他們駕著駁船、貨輪、汽艇、漁船,甚至花花綠綠的遊艇,冒著德國飛機、潛艇和大炮的打擊,往返穿梭於海峽之間,將一批批聯軍官兵送回到英國本土。從5月26日到6月4日,短短10天時間,這支前所未有的「敦刻爾克艦隊」把35萬大軍從死亡陷阱中拯救出來,為盟軍日後的反攻保存了大量的有生力量,創造了二戰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奇蹟。

  第2聲鐘響

不列顛之戰

  英德空軍在英倫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這次戰役也由於英國的頑強表現,而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

  一個世紀之前,拿破崙曾經有過跨海征英的計畫,現在,希特勒寄希望於德國強大的空軍越過英吉利海峽摧毀英國的抵抗力量。德國為此集結了各種作戰飛機 2500餘架,而英國空軍的全部作戰飛機也不過1300餘架,此外,德國在佔領西歐之後對英形成了一個弧形包圍圈,其空軍基地非常接近英國,這加大了德國飛機突擊縱深的力度和出擊的頻率。德國空軍司令、納粹二號人物戈林對希特勒誇下海口:只用空襲便可征服英國,希特勒遂決定等到德國空軍對英國實施集中攻擊後,再確定登陸戰「海獅行動」的具體方案。

  1940年8月13日,戈林下令實施「鷹襲」計畫,1500多架飛機開始對英國進行轟炸,不列顛之戰的第一階段戰幕就此拉開。15日,戈林傾其全部主力,向英國發動全面進攻,英國空軍司令道丁元帥不得不動用他的大部分戰鬥機迎敵,雙方在長達500海浬的戰線上進行了5次大戰。由於英國空軍有雷達幫助,德軍戰機在同英國空軍的一對一戰鬥中損失慘重。24日德軍將領在分析前幾天的對英作戰情況後,決定將轟炸重點放在被稱為「扇形站」的英軍地面機場指揮中心上,這一戰術很快收到效果,倫敦周圍的7個「扇形站」中的6個被炸毀,英軍整個通訊系統處於崩潰邊緣。到9月6日,在連續12天的激烈空戰之後,英國共損失飛機450餘架,1/4的飛行員傷亡,英軍的戰鬥力大幅下降。

  8月28日夜晚,英國人為了振奮士氣,對柏林進行了轟炸,這一舉措惹火了希特勒,他當即下令德國空軍不再以消耗英國空軍力量為重點,而是對倫敦和其他英國城市實施大規模的空襲作為報復。9月7日,德國空軍開始轟炸倫敦,不列顛之戰進入第二階段。

  希特勒的這一舉措讓已瀕臨絕境的英國空軍鬆了一口氣,但英國的平民卻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整個不列顛之戰中,英國100萬幢房屋被炸毀,近4萬人死亡,4.6萬人受傷,軍事和工業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大部分都處於癱瘓狀態。

  9月15日下午,德國空軍再次大舉出動,對已被炸得殘破不堪的倫敦城實行大規模的空襲。這次英軍作了充分準備,英國空軍共擊落德機185架,自己僅損失26架。這一天成為不列顛空戰的轉折點,後來英國女王將其定為英國保衛戰的紀念日。鑒於德國空軍損失慘重,9月17日,希特勒決定把「海獅行動」無限期地延遲下去,空戰也進入了邊打邊停的第三階段。1941年5月10日德軍對倫敦的最後一次的「懲罰性進攻」為標誌,不列顛之戰徹底結束。之後,戈林將德國空軍主力轉移到東歐,開始為參加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畫做準備。

  不列顛空戰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空戰,雙方共投入了數以千計的轟炸機和戰鬥機,鏖戰了10個月,英軍損失了915架飛機和414名飛行員,德軍損失了1733架飛機和6000多名飛行員。但英國始終沒有屈服,這也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

  第3聲鐘響

莫斯科會戰

  兩年來橫掃歐洲的希特勒在這裡首次遭到重大的戰略性失敗,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德軍不得不改閃擊戰為持久戰。不過,蘇軍也並未贏得決定性的勝利。

  1941年7月16日,德國中央集團軍群攻佔斯莫棱斯克,叩開了通往莫斯科的大門。希特勒決心發起代號為「颱風」行動的莫斯科會戰,一舉殲滅蘇軍主力。至9月底,中央集團軍群已在斯莫棱斯克集中了74個師180餘萬人,1700輛坦克、14000門大炮和迫擊炮,1390架飛機。在烏克蘭和列寧格勒作戰的3個裝甲兵團和1個集團軍也奉命趕往斯莫棱斯克一帶,與中央集團軍群會合。

  莫斯科是蘇聯的權力中心,也是蘇聯最大的交通樞紐和第二大工業中心。蘇軍在德軍調兵遣將的同時也開始調集兵力加強莫斯科方向的防禦,至9月底,蘇軍在莫斯科聚集了75個師125萬人,990輛坦克,7600門大炮和迫擊炮,677架飛機。這樣,德軍東線軍隊的3/4,蘇軍西線軍隊的40%都集中在了莫斯科地區,一場生死大戰即將開始。

  9月30日清晨,德軍南路古德裡安的第2裝甲兵團首先拉開了「颱風」行動的序幕,當天就撕開了蘇軍防線,向前猛進了90多公里;10月2日,中路和北路德軍主力的攻擊同時從斯莫棱斯克的南北兩面發動,蘇軍精心組織的維亞茲馬防線當即被衝垮,德軍揳入蘇軍防線15公里-30公里。10月5日,斯大林致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朱可夫火速返回莫斯科,10日朱可夫出任新的西方面軍司令員。

  10月18日中路德軍佔領莫斯科正西60英里的莫扎伊斯克,與此同時,北路德軍也攻佔了莫斯科西北98英里的加里寧,南路古德裡安的裝甲集團軍佔領了姆岑斯克,其先頭部隊已到達距莫斯科二三十英里的地方。莫斯科市的緊張氣氛達到了幾乎無法忍受的程度,到處都在謠傳德軍的坦克隨時可能衝進莫斯科市區,一些地區出現了騷亂,有人燒燬黨證,摘掉斯大林的畫像。10月15日,蘇聯政府機構和外交使團撤往古比雪夫,20日莫斯科開始全城戒嚴。

  就在德軍準備向莫斯科發動最後的進攻時,天氣陡然變壞讓德軍的攻勢銳減。大雨使坦克走不多遠就陷入泥潭中,補給只能依賴空運,德軍被迫全線停止前進。蘇軍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到10月底,斯大林將部署在西伯利亞的25個步兵師和9個裝甲旅的精銳部隊陸續西調到了莫斯科近郊。11月7日,蘇聯政府在莫斯科紅場舉行了傳統的10月革命節慶祝大會和閱兵式,全副武裝的蘇軍從列寧墓前經過,然後直接開赴前線。

  11月16日道路冰凍之後,德軍發動新的「秋季攻勢」。此時,氣溫已跌到了零下40攝氏度。大部分德軍身無禦寒之衣,數以千計的人員被凍傷,機器停轉、武器失靈。與德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西伯利亞的蘇軍有著充分的冬季作戰裝備,蘇軍新型坦克T-34、T-35在嚴寒下仍能照常發動。12月 4日,氣溫降至零下52攝氏度,德軍根本無法繼續作戰了,先頭部隊古德裡安決定撤退,這也是他那支所向無敵的裝甲勁旅自從踏平波蘭以來的第一次撤退。第二天,蘇軍發起反攻,到1942年4月20日,蘇軍已收復了克林、卡盧加、加里寧等城市,解除了德軍對圖拉的包圍,並向西推進100多公里。根據蘇軍最高統帥部公布的數字,德軍共傷亡50多萬人,坦克1300餘輛,火炮2500門,汽車15000多輛。莫斯科會戰是兩年來橫掃歐洲的希特勒首次遭到重大的戰略性失敗,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被打破,德軍不得不改閃擊戰為持久戰。不過,朱可夫也承認,由於沒有坦克和機械化兵團,蘇軍並未贏得決定性的勝利。

  第4聲鐘響

斯大林格勒戰役

  這一次戰役取得的輝煌成果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空前、且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戰役。蘇軍從此轉入戰略進攻,並掌握了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

  1942年夏末,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取得了轟動一時的勝利,德國的潛水艇在大西洋也十分活躍,平均每月擊沉70萬噸英美船隻。從地圖上看,德國駐守著北起北冰洋上的挪威的北角、南到埃及、西至大西洋上的布列斯特、東至中亞細亞邊緣的伏爾加河南岸這一片廣大地區。

  在德軍的利好情勢的刺激之下,希特勒不顧總參謀長哈爾德和前線指揮官們的勸告,作出了同時拿下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的狂妄決定,這是希特勒在戰爭時期所作的對德軍命運最有決定意義的一項決定。從5月到7月,德軍在獲得了一系列勝利後,在南方重獲戰略主動權,開始向斯大林格勒推進,德軍總參謀長約德爾宣布,高加索的命運將取決於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

  希特勒不可一世的同時,斯大林也決心力挽狂瀾,此時的他正在蘇軍最高統帥部籌劃一次震驚世界的大戰役,斯大林決心向德軍發起一次大反攻。蘇軍最高統帥部命令斯大林格勒地區的蘇軍,採取緊急措施,堅決守住陣地,7月28日,斯大林發布了著名的第227號命令,「不准後退一步!」

  7月到11月是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的防禦階段,也是最為艱苦的階段。斯大林格勒守備區調動了內務部隊、軍政學員、防空兵、海軍陸戰隊等一切可以調動的武裝力量來加強市區防線。俄國人拚命抵抗讓德軍束手無策,侵蘇德軍團長威廉.霍夫曼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他們不是人,而是某種鋼鐵鑄成的東西;他們不知疲勞,不怕炮火。」斯大林格勒軍民同仇敵愾的意志和勝利的決心確保了蘇軍擋住了德軍優勢兵力的進攻,同時蘇軍還擊斃德軍近70萬人,1000多輛坦克, 2000多門大炮和迫擊炮,1400架飛機,極大的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

  從11月到次年2月,蘇軍轉入反攻階段,在持續200天的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過程中,法西斯共損失150萬人,3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 1.2萬門大炮和迫擊炮,3000架飛機。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的輝煌成果使其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規模空前、且具有轉折性意義的戰役。蘇軍從此轉入戰略進攻,並掌握了蘇德戰場上的主動權。

  第5聲鐘響

庫爾斯克會戰

  斯大林在評價這次大會戰的意義時說,「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法西斯的衰落,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面臨滅頂之災」。

  斯大林格勒會戰後,希特勒撤消了受到嚴重打擊的B集團軍群番號,曼施泰因成為新的南方集團軍群司令。1943年2月19日,曼施泰因指揮南方集團軍群發起反擊,蘇軍後撤至庫爾斯克南面的奧博揚地域,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德軍決定圍殲庫爾斯科的蘇軍作為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報復,進而向西南方面軍後方突擊,再次威脅莫斯科。希特勒4月15日專門發布了第6號訓令稱:「這次進攻具有決定性意義,它應迅速完成並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這次進攻應使我們得以掌握今年春夏兩季的主動權」。

  聚集在庫爾斯克的德軍總兵力為90萬人,另外還有2700輛坦克,1萬門火炮和2000多架飛機。蘇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地域則集結了130萬人的兵力,2萬多門火炮,3400輛坦克和2100餘架飛機。7月5日凌晨,蘇軍搶先實施了炮火打擊,德軍被迫提前三個小時發起進攻。從7月9日起,蓄勢已久的蘇軍投入了大批的預備隊,使得庫爾斯克一帶的蘇軍累計兵力多達264萬人、火炮52500門、坦克8200輛,飛機也多達6950架。德軍也加大了對庫爾斯克的增援,共投入了154萬人、16000門火炮以及5000輛坦克、5000架飛機。7月12日兩軍裝甲主力第2SS黨衛裝甲軍和近衛第5坦克集團軍在普羅霍羅夫卡相遇,很快就絞殺在一起,這場空前規模的坦克大戰歷經8個小時,一直持續到傍晚才結束。濃密的硝煙瀰漫了戰場,草原上到處都是坦克的殘骸,雙方的坦克手後來甚至用匕首肉搏。

  7月10日英美聯軍在西西里島登陸,義大利的情勢惡化。7月13日,希特勒緊急召回曼施泰因,決定停止「堡壘」作戰,必須抽調兵力到義大利和巴爾幹半島,儘管曼施泰因堅決反對,但希特勒還是撤出了主力部隊黨衛裝甲軍前往義大利。蘇軍隨即向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發起大規模反攻,並於8月23日收復了卡爾可夫,至此,庫爾斯克大會戰勝利結束。德軍損失近50萬人,坦克1500多輛,作戰飛機3500多架,火炮3000餘門。儘管蘇軍損失也很慘重,但蘇德戰場的主動權還是完全轉移到了蘇軍手中。斯大林在評價庫爾斯克大會戰的意義時說,「如果說斯大林格勒會戰預示著德國法西斯的衰落,那麼庫爾斯克會戰則使它面臨滅頂之災」。

  第6聲鐘響

諾曼底會戰

  盟軍在一個月裡在西歐大陸上建立起從卡昂延伸到聖洛的穩固戰線,盟軍所有登陸大軍已全部登上諾曼底。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中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對於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

  1944年1月21日,艾森豪威爾在倫敦召開了盟軍最高司令部的第一次會議,正式確定了名為「霸王」的諾曼底登陸作戰方案。

  參加登陸的盟軍的兵力共計39個師,約288萬人。各種飛機15700餘架,包括登陸船、戰艦商船在內的各種船隻超過6000艘。當時德軍在西線部署的兵力是58個師,飛機500餘架,100艘潛艇和500餘艘輕型艦隻。但德軍統帥部為盟軍代號為「剛毅計畫」的行動所矇騙,認為盟軍將在加萊海峽沿岸登陸,因此將主力第15集團軍部署在加萊海峽沿岸,而駐守在諾曼底及附近地區的僅有第7集團軍的6個步兵師,兵力不到9萬人。

  艾森豪威爾要解決的惟一難題就是登陸日---D日的選擇。根據氣象專家的建議,基本符合三軍登陸作戰要求的日子在6月上旬只有5、6、7三日,他原先選定6月5日為D日。然而6月初風浪頗大,3日和4日天氣持續惡虐,艾森豪威爾決定把攻擊行動順延24小時,即6月6日開始。6月4日晚,氣象主任斯泰格上校報告說:從6月5日夜間開始,天氣可能突然短暫變好,到6月6日夜間,很快又要變壞。是於6月6日行動,還是繼續延期?艾森豪威爾一時也難以決定。參謀長史密斯認為:「這是一場賭博,但這可能是一場最好的賭博」;地面部隊司令蒙哥馬利則堅定地說:「依我說,干!」最後,艾森豪威爾終於下定決心,做出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霸王」行動將按計畫在6月6日實施。艾森豪威爾後來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下達登陸作戰的命令之後,他同時擬定了兩份電報,一份準備登陸成功時祝賀用,另一份則準備一旦出現被迫撤退時向報界發表公告。在第二份電報中,艾森豪威爾將失敗的所有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不過,幸運的是,他最終贏得了這場賭博。

  1944年6月6日凌晨,天氣情況出乎意料的良好,而德軍根本未預料到盟軍會在此時此地選擇登陸作戰,負責西線防衛的隆美爾當日甚至離開前線回家為妻子慶祝生日。6日傍晚,美第5軍3.5萬人成功登上奧馬哈海灘,接著「猶他」、「朱諾」、「哥爾德」、「索德」4個登陸點的盟軍也成功鞏固了自己的灘頭陣地,並在海空軍的支持下向縱深發展。

  到6月12日,蒙哥馬利指揮的第21集團軍群已在正面80公里、縱深13公里-19公里的區域內建立了一個連成一片的登陸場所,盟軍50萬人、33萬臺車、160萬噸作戰物資運送上岸。6月25日,美軍攻佔港口要塞瑟堡,7月18日,英軍攻佔了岡城,美軍佔領聖洛城,這樣,盟軍就在一個月裡在西歐大陸上建立起從卡昂延伸到聖洛的穩固戰線,盟軍所有登陸大軍已全部登上諾曼底。諾曼底登陸是二戰中最為關鍵的一次戰役,對於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具有決定性意義。斯大林讚揚說,「按其計畫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實施的巧妙來說,在戰爭史上還沒有這樣的先例」。

  第7聲鐘響

柏林會戰

  德軍遭受到盟軍優勢兵力的沈重打擊後收縮至柏林附近,蘇軍基於政治層面的考慮不惜一切代價搶先攻入了柏林,第三帝國宣告滅亡,二戰歐洲部分勝利結束。

  1945年1月至4月中旬,德軍在東西兩線戰場都遭受到盟軍優勢兵力的沈重打擊。在東線戰場,蘇軍已從東、南兩麵包圍了柏林,距柏林最近距離僅有60 公里。在西線戰場,美英盟軍進抵易北河,並向漢堡、萊比錫和布拉格方向發動攻勢,距柏林也只有100餘公里的距離。雖然德國已完全失去了取勝的希望,但希特勒仍然決心把戰爭進行到底。德軍統帥部在柏林地域部署了兩個集團軍群的兵力,共約100萬人、10400門火炮、1500輛坦克和3300架作戰飛機,陸軍總部的8個預備師也用於柏林防禦,此外柏林市內還有守備隊20萬人。

  斯大林認為,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之後,攻佔柏林政治意義非常重大,因此,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搶先攻入柏林。為此,蘇軍調集了3個方面軍約 250萬人,以及42000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架作戰飛機聚集到柏林。1945年4月中旬,蘇聯最高統帥部決定對柏林發起總攻:以朱可夫元帥的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作為先頭部隊從東面攻擊,以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從南面攻擊;同時,由北面羅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羅斯第二方面軍牽制住柏林以北地區的德軍「維斯瓦河」集團軍群,防止其向柏林增援。

  4月16日凌晨5時整,朱可夫下達了總攻命令,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突破了德軍第一道防禦地帶後,當天中午即進抵到德軍第二道防禦地帶。但在爭奪被稱為 「柏林之鎖」的則羅夫高地上,蘇軍長久打不開局面,斯大林親自下達軍令狀,要求務必於17日晚之前攻下該陣地。朱可夫派出驍將崔科夫親率近衛第八集團軍發起猛烈攻擊,最終在17日艱難地奪取了則羅夫高地,蘇軍隨後將所有的坦克兵團投入了戰鬥。20日晨,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先頭部隊在庫茲涅佐夫上將的率領下,抵達柏林近郊。南面的科涅夫烏克蘭第一方面軍也在4月20日夜間突入了柏林市南郊。至此,德軍在奧德河---尼斯河的防禦體系被蘇軍全面突破。

  4月24日,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左翼部隊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柏林東南會合,切斷了德軍第9集團軍與柏林的聯繫。4月25日,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從北面迂迴柏林的部隊與烏克蘭第一方面軍第4坦克集團軍在柏林以西會合,從而完成了對柏林的徹底合圍。同日,烏克蘭第一方面軍所屬近衛第5集團軍西進到易北河,在托爾高地與西線美軍第1集團軍會師,這是蘇軍和盟軍在三大戰場展開對法西斯的戰爭三年多來首次會師,為了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會師,斯大林下令在莫斯科以324尊大炮齊鳴禮炮24響以示祝賀。

  4月27日,蘇軍攻入柏林市,28日蘇軍逼進政府辦公廳、國會大廈、最高統帥部所在的蒂爾花園區。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與妻子在地下暗堡裡雙雙服毒自殺。下午6時,蘇軍士兵開始向俄軍的最後一座據點國會大廈發起衝擊,21時50分,蘇軍150師葉戈羅夫中士和坎塔利亞下士將勝利的紅旗插上了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柏林城內的戰鬥實際上已經結束。5月2日7時,德軍柏林城防司令官前往崔科夫的指揮所簽署了投降令,柏林戰役勝利結束。

  柏林戰役蘇軍共俘虜德軍38萬人,繳獲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蘇軍也付出了30萬人犧牲的高昂代價。5月9日,受希特勒繼承人鄧尼茨的委託,德軍最高統帥部代表向蘇聯及盟國正式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第三帝國宣告滅亡,二戰歐洲部分勝利結束。

撰文/ 劉暢 周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