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學博士南京街頭乞討 自稱只想過簡單生活
週末晚上,南京丹鳳街上熙熙攘攘,每個人都在享受屬於自己的週末,沒有人會在意街邊的一個乞討者。這是一名中年男子,衣著整潔,戴著眼鏡,一身書卷氣。與其他乞丐一樣,他面前放著一隻乞討用的小碗,裡面放著幾枚硬幣。他木然的看著人來人往,可能沒有人想到,他曾是南京一所名牌大學的熱能博士!
博士:我只想過簡單生活
6月27日晚上6點,記者來到丹鳳街等候博士乞丐的出現。一名男子盤腿坐在丹鳳街交通銀行台階下的路邊上,根據周圍人的描述,他應該就是記者要找的博士乞丐陳某。他穿著一件短袖襯衫,頭髮梳得很整齊。他的面前放著一張白紙,紙上放著一隻干乾淨淨的不鏽鋼小碗。小碗裡有幾枚一角硬幣,小碗旁的白紙上也整齊放著兩排一角硬幣。
記者丟了一些零錢在他碗裡,和他閒聊起來。他很善談,稱自己在地上擺的兩排硬幣,代表一些數字,是根據《易經》擺放的。他說,乞討對他來說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沒有什麼好難為情的,「我不在意別人怎麼想,怎麼看,也不想為生活所累,我只想過一種最簡單的生活。」他還解釋,自己只是每週末才出來乞討,是因為週末乞討所得就足夠自己生活一週了。
記者說知道他曾經是個博士,名叫陳某。他先是堅決否認,後來開始沉默。過了好長一段時間,他才說,自己離開學校已經很久,不再是什麼博士了。再多的話,他已經不願多說。
博導:他是很聰明的博士
為了進一步瞭解情況,第二天,記者來到當年陳某讀博時的大學。據介紹,當年他的導師今年73歲,已退休在家,但當聽說記者要採訪關於昔日愛徒一事時,這位博導冒雨趕到了學校。
1986年,這位博導老師所在的大學批了第一個熱能博士點,他是該校第一位熱能博導。他回憶說,那一屆,他們學校只招了兩個熱能博士,陳某是其中之一。在他眼裡,陳某很聰明,理論基礎很好,動手能力也很強,這樣的學生在當年是不多的。他和學校對陳某都很器重。
1990年,陳某順利拿到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學校為他分了房子,還把他的愛人調到學校工作。1994年,他和愛人雙雙辭職,準備出國到澳大利亞發展,但簽證卻遲遲沒有辦下來。
據瞭解,陳某對去澳大利亞發展是抱有很大期望的,他很想到國外一展身手。但是,出國的問題卡在簽證上後,這對他打擊不小。
前妻:恨鐵不成鋼才離婚
陳某現已離婚,但他的前妻說起以前的事,大有「恨鐵不成鋼」之感。陳某的前妻在電話裡告訴記者,出國不成,他再想回到學校,已沒有回路。為了出國,陳某失去的太多了。
當時,陳某夫婦雙雙辭職時,他們的孩子剛出生不久。出國不成,又沒能回到學校。陳某在外面開了個小公司。但由於他不諳市場深淺,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公司很快就沒落下來。家裡的開銷主要靠陳妻在外打工維持。
公司停辦後,陳某也曾四處找工作,但一直不是很順,碰了不少釘子。在陳的前妻眼裡,他常常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卻只做了幾個月就因各種原因甩手不干。
從此,陳某就一直呆在家裡,他不想出去找工作,也不願意工作,只想過所謂簡單的生活。
陳的前妻說,一個男人,一個博士不出去工作,這個家怎麼辦啊。她做夢都希望他能出去好好工作。但他卻漸漸變了,沒有事時就在家裡讀《易經》,談起話來玄乎玄乎的,「過日子,柴米油鹽比什麼都重要」。她漸漸受不了陳的舉動了。
但陳某卻依然我行我素,除了看書,他空閑就一個人就出去爬爬紫金山,或逛逛玄武湖,看上去逍遙自在。對於家裡有米沒米,他一點不關心,只要到頓有飯給他吃就行。她實在忍受不了,2001年帶著孩子搬出去,眼不見心不煩。2004年,他們離了婚。
《金陵晚報》
- 關鍵字搜索:
-
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