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4大銀行頻引入外資令人注意
傳聞多時的中共中國銀行引入外資案,日前經該行高層主管證實,已基本敲定出售10%的股權予一家外資機構。至目前為止,中共四大國有銀行─交通銀行、建設銀行、民生銀行及中國銀行均已敲定或傳出引進外資的意向。近日,中共國台辦更發函邀請所有台資金融業代表赴雲南參加座談會,向外資招手動作不斷,並提前開放國內金融市場,中共作法確實引人注意。據經濟日報22日引述東方日報消息,一位接近中國銀行管理層的消息人士透露,中行已經大致敲定一家入股比率超過10%的國際投資者。而外界揣測,最有可能入股的將是德意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或花旗銀行。據瞭解,現行規定外資可投資金額不得超過總股權的25%,中行除了出售不少於10%的股權給這家外資機構外,仍預計將剩餘股份出售給其他外資投資者。
中共頻向外資招手
中國金融服務市場向來對外資有很大的吸引力,近日,中共國台辦經濟局長何世忠更是首度發函,邀請所有在大陸設有辦事處的臺灣金融業代表赴雲南參加座談會。
據經濟日報20日報導,臺灣各大金融集團都將派員出席8月4日到8日為期5天的座談會,不過對於出席此次座談會的看法則顯得兩極化。抱持樂觀態度的代表認為,國台辦首度邀集所有臺灣金融業代表座談,就算不端出「牛肉」,也會將台商的意見帶回北京參考。但也有代表不看好這次座談會,認為搞大拜拜的意味較濃。
目前尚無法得知中共此舉用意,不過,中共近來頻頻引進外資投資者,提前開放國內金融市場,確實引人注意。
外資入股陸銀 為海外上市鋪路
美國銀行(BankofAmerica)在上個月17日表示,將斥資30億美元入股建設銀行,而根據協議,美國銀行可以在今後五年半里將持股份額增加到19.9%。這是目前外資入股中共銀行的最大投資案,許多分析師表示,這項舉動不禁令人聯想外資銀行入股與陸銀海外上市的一種微妙關係。
中共官方媒體在6月底表示,未來將可能再提高單家外資對中資銀行持股不得超過20%的上限。消息傳出後,包括瑞士信貸、美國運通、高盛及德國安聯集團紛紛表示將競價入股陸銀。
然而,依照WTO協議來看,中共應該在2007年後才能開放外資進入國內金融市場。此前,由於受到壞帳居高不下、內控不佳的醜聞影響,中共銀行不得不推遲海外上市計畫。據分析人士表示,若能獲得知名外資銀行入股,意味外資銀行替中共銀行體質背書,增加海外上市的籌碼。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接管處置資產嚴重流失
中國政府用以清理國有銀行大堆不良貸款(NPL)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在6月底披露的審計報告中發現諸多違規問題,包括違規剝離、收購不良貸款、違規低價處置不良貸款、違規挪用資產處置回收資金為職工謀利或公款私存。
這次抽查39%的不良貸款的5,544億元人民幣中,總共查出違規金額715.49億元,佔審計抽查金額的13%。令外界嘩然的是,從99年10月接管至今,總共清除了約一半7,008億元的不良貸款,但是資金回收率僅達20.5%,遠低於30%-50%的官方估計值,其成效更不及韓國、泰國和馬來西亞因亞洲金融風暴成立的資產管理公司的成功運作模式。
中共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回答如何處理國內龐大的不良貸款時表示,「處置不良貸款需私人及外資進入」。
外資搶進中國金融市場大餅 專家吁停、看、聽
中國金融市場大餅誘人,但銀行呆帳居高不下,放款審核標準不足,信貸資產不佳,人謀不臧時有所聞,也讓外資銀行望而卻步。不過近來中共當局動作積極,不但提早開放外資入股,甚至開放國有銀行的高階管理職位對外招募人才。
香港電臺日前引述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說,引入美國銀行作為股東,並非只為了引入資金,同時希望藉由外商的經驗及管理,協助建行爭取今年內到境外上市。看來好似雙贏的作法,但仍有專家提醒外資注意損失。
麥肯錫公司(McKinsey)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畢啟明(MatthiasBekier)本月初在倫敦金融時報撰文指出,20年來,北京當局欲大力改革銀行體系,但光是今年前四個月,中共國有四大銀行就發生98件銀行詐騙刑事案件,外資到大陸收購金融機構時,應把這筆投資視為購買進入大陸市場的門票,而不是買經營權。
畢啟明表示,從目前整體情況而言,縱然外商機構能幫助中共銀行改善體制,但想取得控制權的想法仍不切實際,他建議外商應把精力用在為雙方創造實際價值的事情上。同時,畢啟明提醒外商在協議時,要特別注意避免把投入的資金用來償還呆帳,以免投資不久就消失殆盡。
大紀元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