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遇難人員生還希望渺茫」的記者閉嘴!

屢屢看見事故的報導,屢屢看見每起事故記者「遇難人員生還希望渺茫」的法,非常反感這種報導筆法。
在事故搶救正在緊張進行時,就宣布「遇難人員生還希望渺茫」,就好像戰爭正在進行就宣布「戰爭已經不可挽回地失敗」一樣,是動搖軍心的行為。在戰爭時期,這是要受軍法審判的行為。大家知道,戰爭的勝負受多種因素影響,但關鍵的是要有勝利的決心,有眾志成城的信念。有這種信念的隊伍,可以創造出奇蹟,反敗為勝的事例還少嗎?缺少了這種信念的隊伍,只有失敗一條路好走。而太多的災難中,出乎意料的事還少嗎?由於遇險人員所處環境的不同,意志的不同,救生的機率也不同,很可能有脫險人員。有礦工只靠吃樹皮在井下渡過了6晝夜,有人在地震廢墟下渡過了艱難的9日,在我國、在外國,強烈的求生慾望、正確的救生方式超越了所謂的人體極限而脫險的事例還少嗎?在搶救還在進行當中,在親人們盼望創造奇蹟的時刻,媒體輕率的宣布「生還希望渺茫」、「已無生還希望」,這合適嗎?

災難的發生是不幸的,在災難中有親人遇險更是不幸的。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宣布「遇險人員生還希望渺茫」,這不是明擺著讓搶險人員動搖軍心,讓救援人員放棄努力嗎?這不是明擺著往遇險人員親人傷口上撒鹽嗎?記者也有親人,在他們的親人遇險的時候,這樣幹,他們接受嗎?在我們老家,村裡老人去世大家都避諱說「死」字,總用「老了」代替,怎麼堂堂的記者,讀了那麼多文明的書,學了那麼多文明的知識,連這一點人文關懷也不懂?遇險人員的最後結果還沒出來,他們就宣布人家「生還希望渺茫」,說白了就是一個「死」字,難道他也不怕僥倖脫險的遇險人員事後和他打官司?難道他也不怕遇難者家屬事後和他打官司,告他影響救援,動搖軍心?他大概知道這些老百姓沒有金錢和精力同他打官司,所以就放心地宣布來宣布去。

在有著濃厚的人文關懷氣氛的社會,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大家所做的只是在沒有見到遇險者屍體之前,就要不計代價地全力搶救,全當他們都能夠創造奇蹟一樣去努力。能幫上忙的出力氣,幫不上忙的去祈禱,就是不會出現在搶救當中就宣布「生還希望渺茫」的記者,這才是以人為本的真正體現。看每次災難中那點亮的小蠟燭,我都深刻地體會到什麼是同胞情,什麼是民族義。反觀我們,這樣的新聞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們真應該拷問一下我們缺失了什麼?這種缺失了人文關懷的社會,不正是適合生長草菅人命的黑心礦主的良好土壤。

讓我們祈望廣東礦難的那一百多礦工能夠創造奇蹟,平安脫險。他們是一百多個家庭的頂樑柱,是近千個家庭的親屬,也是幾億中國家庭的同胞,是在你我遇難遇險可能會在心裏有著同你一樣想法的同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頻陽亂彈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