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前沉默:國際資本加速中國手機支付市場布局

與國內搜索引擎市場的激烈殺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手機支付市場一向波瀾不驚。但近日上海捷銀公司在京宣布獲得世界著名投資機構RRE戰略投資,打破了市場寧靜並引發業界敏感。

觀察人士認為,捷銀透露出的信號表明,一直在冰山下潛行的國內手機支付市場正在蓄勢待發。網際網路的未來在於移動,中國手機支付市場有望繼網際網路之後成為又一個在全球成就「點石成金」夢想的財富力量。 

國際資本:加速中國手機支付市場布局

捷銀此次宣布的融資額為2000萬美元,雖然數額並不驚人,但它仍引起業界關注的原因在於其融資方RRE涉足中國手機支付市場背後所蘊涵的重大信號。

RRE是國際著名金融領域投資機構,其創始人Robinson先生和McGinn先生曾分別長期擔任過美國運通公司和朗訊公司的總裁和CEO。 RRE的董事顧問還包括現Yahoo主席和CEOSemel先生,現奧美(Ogilvy&Mather)總裁和CEOLazarus先生,曾任美洲銀行(Bank of America)總裁和CEO的Coulter先生以及曾任百事公司和CBS廣播公司總裁和CEO的Jordan先生。如此之多的行業巨頭要在中國手機市場涉水,行業信號是相當明顯的。

「我們相信,網際網路的未來在於移動。」捷銀首席財務官蘇丹說。蘇丹瑞也是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掌上靈通公司的創始人。「現在網際網路公司的盈利最重要增長點仍來自無線增值業務。手機支付這樣的無線增值業務蘊涵著巨大潛力。」

業界人士認為,目前全世界正在掀起第二次國際資本投資中國的浪潮。在網際網路領域,包括百度、阿里巴巴在內的企業短短几週就吸引了數十億美元進入中國。隨著網際網路向無線移動領域進步,網際網路和手機的無線移動功能將密切結合,中國手機支付市場正在顯露出越來越強烈的爆發趨勢,今後會有更多像RRE這樣的國際資本巨頭在中國布局。

中國手機支付:理論與現實的落差

中國是世界上手機用戶數量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目前手機用戶已躍居世界首位。雖然國內早在2002年就開始了成型的手機支付業務,但卻一直未獲得與網際網路增值服務一樣強勁的發展勢頭。一方面是如火如荼的手機用戶增長,另一方面是悄無聲息的手機支付市場的尷尬。業內人士認為,長期以來中國手機支付業務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有二,即技術和易用性。

目前國內手機支付主要還是使用簡訊方式。由於簡訊是中繼方式,實時性和數據完整性無法保證。在沒有加密的情況下支付密碼等容易被破譯。此外,手機支付還可基於WAP等技術。此類手機支付相對比較安全,但手機必須換卡,而且目前大部分手機不支持WAP功能,因此用戶對手機銀行手機支付的接受程度很低。

手機支付的一個重要方向,是使手機成為真正的「電子錢包」。比如在超市購物、餐館消費等領域實現「手機支付」。 但現實情況是,如果需要提供更多的手機支付功能,則手機要具備相應的強大功能和實現這些功能時的便利方式,而現有手機大多難以滿足要求。

實際上,銀行業對手機支付表現出不小的謹慎。比如,直到2004年年中,聯通才正式聯合建設銀行推出基於神奇寶典brew平臺的手機支付,但只支持非實物(如IP電話卡等)的支付。業內人士指出,由於當前手機支付業務效益並不顯著,因此各銀行並不急於大力推廣,基本都抱著觀望態度。

爆發前的沉默

根據美國戰略分析公司的數據,2004年全球手機商務的市場總額已經達到2000億美元,在此背景下,手機作為一種安全、便捷和先進的支付工具正逐漸顯現出其巨大的發展及應用潛力。

在全球手機發展最快的東亞地區,手機支付正在表現出驚人的增長。有資料顯示,韓國每個月有超過30萬人在購買新手機時會選擇具備能儲存銀行交易資料併進行交易信息加密功能的手機。在韓國有幾萬家餐館和商店擁有能從手機通過紅外線讀取信用卡信息的終端,使顧客能通過手機進行消費。有調查顯示,到 2006年,亞太地區的手機購物市場將達到548億美元,屆時將有大約3億人用手機購物。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手機支付量與網上支付的比例大致是1:10000,但手機支付的普及是大勢所趨。目前圍繞手機的應用和無線增值業務日新月異,同時為實現手機支付所必需的移動通信技術和支付技術已逐步成熟,並可以為電子商務支付和傳統商戶支付等服務。據悉,捷銀目前已建立了一套可靠的手機支付平臺,可以支持接入各類銀行和商戶外,同時也建立了成熟的管理團隊和比較完善的全國性的市場營運機構和發展用戶培育市場的經驗。分析人士認為,在手機支付市場,類似新浪和搜狐一樣,獲得先發優勢和綜合優勢者得天下。像捷銀這樣已領跑的企業,只要戰略不犯錯誤,後來者追趕需要很大代價。但即使如此,捷銀這樣的企業未來將不可避免地遭受更加激烈的挑戰。原因在於,處於爆發沉默期的國內手機支付市場被越來越多的國際和國內資本看好,資源和競爭將接踵而來。今後,電信營運商、SP以及國際資本在這個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將進一步升級,從而推動國內手機支付市場的發展和消費。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