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讀張穎《外交風雲親歷記》

近些年來中國大陸出版了大量前黨政軍重要人物的回憶錄,在一個政治不透明,檔案完全受政府控制的社會裏,這些回憶錄無疑可以彌補研究資料的不足。但有的時候,這些回憶錄還可以起到資料以外的作用,讓讀者看到當事人對待歷史和政治問題的真實想法或者態度。

張穎女士是中共文藝和外交部門的老幹部。她早在一九四○年就參加了中共在重慶的代表團,一直在周恩來那條線上。她的丈夫章文晉在中美建交前是外交部美大司司長,在八十年代是駐美大使。張女士在她的題為《外交風雲親歷記》的回憶錄裡描寫了很多中美關係在七十和八十年代的細節,很有參考價值。

然而,張女士回憶錄中最值得讀者回味的,不是那些政治和外交內幕,而是字裡行間透露出來的一個中共老幹部對美國社會和美國政治人物的濃厚情感,和中共官方的反美意識形態形成了鮮明對比。

張女士這本書一共有三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是專門談中美交往和她作為大使夫人在美國的生活,將近一百四十頁,是全書濃墨重彩之處。書中出現了很多美國政界人士,包括五位美國總統和他們的夫人,即尼克森、福特、卡特、雷根和布希,還有好幾位國務卿,如基辛格、舒爾茨,也有其他高官,如七十年代美國駐中國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和農業部長布洛克。書中還有很多美國社會其他方面的著名人士。張女士對他們的描寫中充滿了溫情和嚮往。

例如,作者夫婦和美國國務卿舒爾茨夫婦的交往就是一例。作者前往舒爾茨家作過幾次客,充分感受到美國高級官吏平民化的一面。舒爾茨貴為國務卿,但卻沒有國家分配的官邸,而是和普通人一樣在華盛頓郊區組房子,家中沒有國家配給的公務員,太太自己料理家務,來了客人自己做菜端盤子。他們的房子在美國不過是中產階級的水平,只有四個臥室,但收拾得一塵不染。每個星期有一個工人來收拾院子,按小時付費,這也是美國中產階級最常見的。舒爾茨自己升火爐,夫人做菜,兩人熱情好客,讓中國人賓至如歸。

美國農業部長布洛克和章文晉夫婦友情也很深厚,曾經請他們去家中作客。農業部長的家也非常平民化,孩子前來開門,夫人下廚、農業部長本人端茶送水,一家和客人圍著餐桌吃煮玉米和炸豬排,飯後到地下室開家庭音樂會,由夫人彈琴,一家高唱美國民歌「快樂的家庭」,最後邀請客人也加入合唱,其樂融融。

作為大使夫人,作者和很多美國達官貴人的太太們有過交往,無不留下美好印象。雷根總統的夫人被很多美國人認為是很高傲的,但作者卻覺得她十分平易近人。國務卿貝克的夫人專門邀請外國大使夫人到家中介紹任何做美國菜,餐廳的長桌上放了一排酒精燈,每人都做同樣一道菜,是美國餐桌上最普通但也最不容易做好的煎雞蛋。

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接觸過美國中下層社會的生活。例如有一次他們由老朋友、美國七○ 年代駐華聯絡處主任伍德科克安排訪問了美國汽車工會設在密西根的工人休養中心。那是一個風景優美、條件舒適的地方,可以容納二千人,每個工人可以攜帶家屬來度假兩週,只收二十五美元。這種優厚的福利令作者難以想像。

這本書中的美國充滿了平等、開放、透明、鮮花和友誼,這當然是由她的身份所決定的。作為大使夫人,這是她所能看到和接觸到的美國,也很有可能是她的東道主希望給她留下印象的美國。但美國畢竟不存在弄虛做假,如果她想看那些不如人意的東西,也沒有誰會去阻攔。但作者卻沒有留下一點這個方面的痕跡。讀者所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個美麗富饒熱情好客的國度。那麼,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如果你所看到的事,所接觸到的人都是這樣美好,你又怎麼能在心裏把這樣一個國家和「海外反華勢力」處心積慮要搞垮中國的陰謀的大本營調和起來呢?

這是讀者的問題,作者本人可能完全沉浸在那些美好的印象中,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一點。對於很多中國官方人士來說,他們從來都是把官方的意識形態和私人真正的想法分得一清二楚的。

不過在書中的某一個地方,讀者可能還是可以體會到作者在美中兩國政治制度之間的對比。書中有一節題為「中國總理訪問美利堅」,一共有十二頁,可以說很長了。但奇怪的是,在這十二頁中,「中國總理」出現了幾十次,但讀者卻看不到這個「中國總理」的姓名。為什麼呢?因為那個總理叫趙紫陽,一個在今天的中國大陸是政治禁忌的名字。

讀者們當然可以責備作者的小心謹慎,但我卻要讚美她的勇敢。她本來沒有必要非要介紹「中國總理」的那次訪問,儘管那次訪問在中美關係史上很重要。

但她介紹了。非但介紹了,而且寫了十二頁,用了好幾十個「中國總理」,但就是不提那個名字。我想,這是她存心要讓讀者們自己去尋找那個被抹掉的名字。

這也許就是美國給這個中共老幹部所帶來的變化吧?!


轉自《新世紀》(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