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獨生軍團留學海外 五大症狀讓人捏汗
走在西方國家的街頭,你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稚嫩的中國臉龐。他們是出國熱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我們暫且將他們稱作「海外獨生軍團」。 這些80年代出生的留學生,基本上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他們有高中畢業證書,沒有接受(或僅僅接受很短期的)高等教育便依靠家中的支持,跨出了國門。20出頭的年紀,在老外看來,他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大人,而在中國父母眼中,他們還是毫無社會經驗的孩子。一下子「飛出牢籠」,「海外獨生軍團」能不能適應國外的種種不同?從筆者碰到的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例來看,他們其實還是很讓人捏一把汗的。
症狀一:我總是有理
「海外獨生軍團」的孩子們在國內一般都「凡事不操心,凡事不動手」。一旦跨出國門,面對挫折,他們很少想到是不是自己能力欠缺,總認為自己有理。
小雷有一天雙眼紅紅地找到我說,「我不幹了,什麼破工作啊!」我連忙問她怎麼了。她嘟囔半天終於道出原委。原來,小雷來法國留學1年了,過了初級語言關後,便在一家鞋店打工。這一天,店裡來了位夫人,東挑西選看中了一雙男式軍靴。她問營業員小雷,軍靴是不是牛皮的。小雷隨口說道「是」。夫人又問,那鞋裡子呢?「也是。」鞋底呢,夫人又問到,「不知道。」不知道?這位夫人說,那你幫我問問吧,這是給我兒子的禮物。小雷說她當時不太高興,怎麼老問不完啊?於是就說,「鞋上有說明,你自己看吧!」這一下,可惹惱了法國夫人,立刻告到老闆那裡,說她態度不好。可小雷卻眼淚漣漣地說自己很委屈,我問那老闆怎麼說。「老闆?當然不向著我了!還說我應該知道。一生氣,我當時就把老闆給炒了!」
小雷顯然還沉浸在氣憤中,嘟囔著:法國人就是壞!怎麼那麼苛刻!在國內,誰能這樣對待我啊?
誰能這樣對待你?每一個消費者都可以這樣對待你,因為這是你的工作!這也就是老闆雇佣你的原因!然而看看小雷不服氣的模樣,我打消了「教育」她的念頭。生活會告訴她很多的,我想。
一位在家中被視為「公主」的留學生在一次和同學發生爭執後,居然蠻橫地說:得罪我就是得罪整個中國!你等著瞧,回國讓我爸來收拾你!真是霸道。原來,她的局級幹部的父親平時在國內就經常「罩」著她,於是她便「不知天外有天」。只是不知道有一天,她若是和法國同學發生了爭執後,是不是也會如此「教訓」對方呢?而對方又能不能理解呢?
症狀二:應變能力差
有一種說法:考不上大學(或是好大學)的才出國!不能說這種說法絕對有道理。但就我所遇到的一些事例表明,「海外獨生軍團」中的確有相當一部分人基礎知識不牢固、外語能力不高、應變力也不強。
5月的一天,我到機場送一位朋友回國。朋友辦完手續入關後,我轉身準備離開。就在這時,聽見有人叫我。趕忙四下張望,看見不遠處,小文急急忙忙地向我跑來,旁邊還有一個和她年紀相彷的男孩。
我有些奇怪,前一天晚上我還接到小文的告別電話,說是第二天下午乘德國航班回國。按時間推算,此時她應該已經在天上飛了近3個小時,怎麼回事?這時,小文跑到我的面前,不待我問便著急地說道:「我們找不著飛機了!」說著,眼圈就紅了。
原來,小文和同行的男生中午辦完登機牌後,在免稅店裡溜躂了一會兒,便向登機口走去。可等上了飛機,兩人被告之所登飛機開往柏林,並不是他們要去的北京。他們剛來法國3個月不到,法語不太聽得懂,而在國內,他們也沒好好學英語。結果,德航工作人員用英、法兩種語言說了一大通,兩人只明白是上錯了飛機,至於該到哪裡找飛中國的班機,他們就聽不懂了。
顧不上多說,我趕忙帶著他們向漢莎航空公司辦事處跑去。待我大概解釋了一下發生的事情,那位漢莎公司的辦事人員、一位金髮碧眼的小夥子睜大眼睛,問道:「你的兩位朋友有發音障礙嗎?」發音障礙?我突然反應過來,回答道:「他們會說話,但只是中國話。」這位小夥子緊皺著雙眉,邊搖頭邊說著,「不可思議!耽誤了3個小時,這兩個年輕人!」他趕緊查詢小文的航班。大約2分鐘以後,他抬起頭來,對我說,「很抱歉,由於你兩位朋友的遲到,飛機延誤近1個小時才起飛。不過,他們的行李被留下了。」「那他們今天還能走嗎?」小夥子說他得聯繫一下,說著進屋去打電話。
趁這會兒工夫,我向小文他們翻譯了剛才的對話,兩個人不好意思地低著頭,只擠出一句,「你生活在法國,居然還能說英語。多好啊!」我吃驚之餘,只好問道:從初中開始英語不就是必修課嗎?
終於,小夥子出來了,告訴我們可以聯繫到2小時後起飛的中國航班。聽到這個消息,小文長出了一口氣。待兩人重新辦好登機手續,他們已經在戴高樂機場延誤了整整4個小時!
症狀三:永遠認為自己是孩子
「海外獨生軍團」的心理普遍比較幼稚。
在西方社會,一名18歲的年輕人很少有願意留住在父母家中的。他們大都外出租房,經濟上獨立,遇到事情自行解決,或找朋友解決,很少依賴父母。20歲的年紀,你很難自稱是個小孩,別人也不會把你當孩子看,不然就是對你的不尊重。這一點,從他們的稱謂上體現得最明顯:除非在家族親屬間,如果碰到父母的朋友或是同事,西方人不會像中國父母一樣對孩子說,「快,叫叔叔(阿姨)!」讓孩子在心裏有一種「我是小輩兒」的意識。西方孩子在稱呼父母、朋友和同事時,大多隻是在他們的名字前面加上「先生」或是「夫人」,以表尊重。稱呼者和被稱呼者均沒有感到什麼不自然。
不要小看這例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它使中國的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一個很難打破的「孩童心理」。
不少出國的留學生,連學歷證明等文件的公證程序都不清楚。家長們覺得出國留學是孩子的事,而做留學準備工作則是家長的活。於是,家長們代勞了。可仔細想想,你的孩子如果連一些基本的獨立辦事能力都沒有,又如何能適應國外生活呢?
症狀四:除了專業知識,什麼知識都「惡補」
如果說,掙脫家長束縛的年輕留學生剛開始接觸到西方文化時,表現得還比較好奇和含蓄的話,隨後他們的所作所為,卻是連西方人都瞠目結舌的。
首先是性。我曾採訪過一批20名由中介介紹過去的學生,到法國一週之內,就自動分為10對「速配」。其成功率之高,連《非常男女》、《玫瑰之約》一類知名速配節目都望其項背!學校老師在出遊前經常會善意地提醒學生,尤其是男孩子們要帶好避孕套,以防「後患」。中國留學生一聽,便認定這是老師的鼓勵,便趕快找班上的女同學,準備體驗一把。還有的外國老師說,學外語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外國女(男)朋友,便有留學生把它當成了「金科玉律」。但對於因性解放帶來的性病氾濫,特別是愛滋病,可能很多小留學生都沒有防備意識。
第二是吸菸。都說年輕人學東西快,此話不假。留學生們一出國,看到新鮮的事物就趕緊學。一時間,男女孩兒以吸菸為時尚。筆者做過一個小規模的統計,在 20名留學生中,15名有過吸菸經歷。其中除3人出國前就嘗試過吸菸外,其餘12人都是出國後出於趕時髦的心理學的。在國外,一包煙的價格是國內的二三倍。如果僅僅是吸菸還好,更可怕的是吸毒。雖然目前涉足吸毒的中國留學生很少,但在允許吸食大麻的國家(如荷蘭)及其周邊國家,中國留學生能不能控制自己呢?
症狀五:缺乏自製能力
最近幾年,自費留學生越來越多,其中相當一部分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也缺乏相應的自製能力。一對中國知識份子父母舉債30萬人民幣送一子一女出國。然而現在,兩個人一個在精神病醫院,一個在監獄,父母則在趕往巴黎的路上。起因是女孩到法國留學後和一名有家室的餐館老闆發生性關係,並染上了性病回國治療。當她再次回法國後,提出和餐館老闆結婚,對方不同意,女孩一激動,動手傷了人並被送進了精神病院。女孩的哥哥見妹妹出去兩天未歸,便到使館請求援助。在工作人員的協助下向法國警察局報案後,他喝下一瓶酒,衝動之餘到餐館找到老闆理論,沒有達成協議,男孩朝對方連刺6刀,被送進了警察局。
其實,早在女孩回國治病時,她的父母便發現她神思恍惚,可「盼女成鳳」心太切的父母還是把她送回了法國。就此,一出本來可以避免的悲劇發生了。說到這裡,喬老師嘆息:如果做父母的多多注意子女的身心發展就好了!
- 關鍵字搜索:
-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