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學術討論會在悉尼召開
據悉尼時報報導,由悉尼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中國部主任馮崇義博士召集的「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國際學術討論會」於2006年2月6-7日在悉尼科技大學舉行。這是2003年以來中國自由主義學派第三次聚會悉尼,探討當代中國的政治發展、社會現實和思想發展等方面的問題。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政治文明」與「和諧社會」之間的關係,就中國民主化的進程、憲政建設、和諧社會建設、思想啟蒙、公民運動等課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論文作者、評論員和其他與會同仁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會議自始至終場面火爆、妙語連珠。中國民主化的進程和中國的憲政民主建設是這次會議的重中之重。歷史學家馮崇義博士提交的論文是「中國民主化的進程和中共黨內民主派」,引發與會同仁激烈爭論「中共黨內民主派」的定義、中共黨內民主人士的歷史作用、中共黨內民主派的現實和潛在力量、中國民主化的前景等問題。知名法學家北京大學賀衛方教授以《憲法、稅收與司法正義」》為題的論文,使與會同仁在憲政的生成、經濟利益在憲政建設中的地位、司法正義的基本條件等方面達成了基本共識。
哲學家陳奎德博士的論文《中國政治轉型的誘因》、中國法學界新秀著名網路作家成都大學王怡教授的論文《 中央集權制與憲政轉型》、政治學家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吳國光教授的論文《構造「民主工程學」:再論「縣政中國」兼答王思睿》,將視角伸入到憲政轉型的誘因、具體路徑和方案,探討中國民主憲政轉型的內外動力、可行性操作程序和政治框架。
會議也給中國的政治文化及公共知識份子在民主憲政轉型中地位和作用給以充分的關注。著名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清華大學秦暉教授的論文題目是《在繼續啟蒙中反思啟蒙》,依據他的共同底線理論澄清了「啟蒙」與個人主義、集體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中國文化之間的種種誤解與糾葛。悉尼科技大學博士候選人丘岳首一篇《從「巫師」到「財神」--文明政治領袖在中國的缺位》 ,以生動的比喻來探討古來中國政治領袖的品質、呼喚文明政治領袖在中國的誕生。
漢學家新加坡國立大學戴凱利(Dr David Kelly)博士的論文《胡溫時代的公共知識份子和公民運動》及文化評論家獨立撰稿人丁東教授的論文《公共知識份子參與中國社會轉型的現狀與可能》,探討當代中國「公共知識份子」這一特殊群體的社會構成、政治定位、社會角色和重要作用。文化評論家自由文化評論家自由撰稿人余傑的論文 《自由主義的『本土化』及其對兩岸問題的言說》則集中探討當代中國知識份子的言論空間。中國官方雖然有「學術無禁區、宣傳有紀律」的規定,但實際上設置了一些嚴格的學術禁區,例如法輪功問題、臺灣問題和西藏問題就不允許國內學人進行自由的學術探討。余傑的論文使與會者有機會就當代中國學人如何突破學術禁區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歷史學家中共中央編譯局金雁教授的論文《烏克蘭的民主化道路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將視野拓寬到原蘇聯東歐地區憲政民主轉型的經驗教訓,澄清原蘇聯東歐地區被官方史學所徹底歪曲了的諸多基本歷史事實,使在座很多由原蘇聯官方史學提供的假歷史餵大的與會者大開眼界。
本次會議有兩篇論文直接探討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問題。紐西蘭麥西大學李冬教授的論文《農村教育與「和諧社會」》和華盛頓獨立學者楊恆均《「和諧社會」的不和諧音符──網際網路》集中探討「和諧社會」建設中具有關鍵意義的「三農」問題和網際網路的作用問題,楊恆均一文最後發出了「是中國當局改變網際網路,還是網際網路將最終改變中國」的疑問。
吉林藝術學院盧雪松因故未能與會,但會議也討論了她提交的論文《社會主義與普通人的幸福》。
戴凱利博士、陳奎德博士、秦暉教授、吳國光教授、賀衛方教授等在總結髮言中盛讚會議是高質量的精神會餐,這樣的會議既有極高的學術價值,而且也是對中國政治轉型的一種直接參與。
悉尼科技大學副校長古德曼教授、悉尼科技大學國際研究學院院長Stephanie Donald教授出席了會議開幕式。 西悉尼大學馮兆基教授、新南威爾士大學由冀博士、麥考裡大學張明博士等以論文評論員身份參加了會議。與會的還有著名畫家瀋嘉蔚、關偉、王旭和文化界的諸多同仁。
- 關鍵字搜索:
-
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av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