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科學」(一)

經常碰到一些青年朋友,大多知識水平很高,但都是在中共大陸長大的,從小受中共無神論的灌輸,又受西方實證科學教育,所以破除他們的科學觀念很難。今天有機會就和大家探討一下這方面的問題。

西方自然科學其實是一個很不完備的東西,簡單點說就是一個「大雜燴」。可能有人接受不了。大家想一想,是凡一個理論體系,比如西方的歐幾里德幾何學,就是一個典型的公理體系,它必須首先有一個或幾個公理,如「兩點之間直線最短」等,有了這個不證自明的公理為前提,再推演出其它定律,進而解決實際問題。而西方自然科學(以下簡稱科學)由很多科目組成,各科目之間相對獨立,各大科目又分成許多子科目,而且這種分化越來越細,還產生許多所謂的交叉學科。這樣就使得科學越來越失去一個總的公理標準,從而造成內部的混亂和不易把握。現在大家都知道,一個科學家窮其一生也不能研究透徹他所在的課題方向。有人說「簡潔是才能的姊妹」,科學這種極端細化和日趨繁雜的趨勢,是與自然界中簡單、和諧之美相背道而馳的。

(1)數學

歐氏幾何講「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一般人都會認為這是絕對真理了,可是在非歐幾何(如黎曼幾何)中,這些「基本」常識都被推翻,兩點之間圓弧曲線最短。因為它所研究的空間體系與歐氏幾何是不同的。在算術中,1+1=2可以說是公理了,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有些情況下,1+1不是等於2。比如在高能物理中,一個正電子和一個負電子相遇就會發生「湮滅」 現象,化為能量,而不是兩個電子。精子和卵子相遇則合為一個受精卵。有人可能就會說,1+1=2必須是兩個同等性質的物體。也就是要加限定條件,前提條件不同了,結果也就不同了。

(2)「萬有引力」

其實「萬有引力」真是一個錯誤。很多人可能看到那個衛星和宇宙飛船在太空中飛的很好、很精確的按照預定軌道在走,就越發相信這個牛頓的「萬有引力」。大家都傳說,當年牛頓是受到蘋果落地的啟發才提出了「萬有引力」,他也只是提出了這樣一種假說,是根據前人總結出的天文觀測數據。但他測不出那個所謂的引力恆量。直到一百多年後,卡文迪許設計了一個扭秤實驗,才在金屬小球之間測出了引力恆量,也才第一次測出了地球的質量。可是早就有人指出,這個扭秤實驗只對厘米量級的小球作了實驗,但實驗條件過於苛刻,對其它形狀、材質的物體是不是同樣適用呢?就算其它情形也適用那個「萬有引力」平方反比公式,也只是實際驗證了厘米小球和太陽系內星體之間符合平方反比規律,但對於數米距離、數千克質量的物體之間的「萬有引力」就無法證實其存在,更不用說測量了。既然不能得到廣泛的實驗驗證,怎麼能始終沿襲叫「萬有引力」呢?叫「百有引力」也不對啊!

現代精確的實驗裝置證明,地球上某點的「重力加速度」在一天內隨著時間會有微小變化,這似乎表明在一固定地點,物體所受的所謂「重力」不只是與其質量有關。這也是對傳統引力理論的挑戰。

在世界很多地方都發現了引力失常的區域,在那塊地方,水是往上流的,斜坡上的球也會向上滾,如美國加州一個叫聖塔柯斯的小鎮就有這麼一個地方,你們不信可以上網去查。據說中國廣東省中山市和珠海市之間就有一段公路是這樣的。這些引力反常現象是推翻「萬有引力」的突破口。

在宇宙學研究中,科學家做過測算,我們的銀河系中所有星體之間若只有所謂的「萬有引力」,是不足以維持銀河系的存在的,星體會隨著銀河系自身的旋轉而解體,因為沒有足夠的質量來相互吸引。科學家們為了自圓其說,只好提出了神秘的「暗物質」或「暗能量」的概念來彌補這種質量不足。這本身就說明「萬有引力」在科學界也受到了嚴重挑戰。還有近些年發現的宇宙加速膨脹,更是「萬有引力」無法解釋的。另外,前幾年,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報導先驅者10號、11號和尤利西斯號等航天器的運行軌道明顯偏離根據「萬有引力」計算出的軌道,他們說那些航天器受到了「神秘加速度」的牽引。我想這就是因為牛頓的「平方反比」假設對於太陽系以外的範圍就不適用了。在理論物理學中,「萬有引力」與其它重要的物理理論如量子場論等格格不入,也讓理論物理學家們大傷腦筋。當然,還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我認為他只是提出了對引力的另一種描述方式而已。

當然,牛頓提出了引力假說,但卻遇到了真正的難題:「第一推動力」問題,即太陽系內行星能夠保持繞日近似圓周運動,就必須要有一個足夠大的初速度,才不至於被吸到太陽上去。這個第一推動力確實難倒了大科學家牛頓,促使他晚年皈依神學,走入了宗教信仰。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