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壞賬9110億美元危機遠未告結

 2006-05-10 04:3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英國金融時報: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裴敏欣(Minxin Pei) /對中國日益堆積的不良貸款的估計,似乎令許多人吃驚,尤其是因為人們認為,北京清理其不夠穩健的國有銀行的措施,已大大減少了不良貸款,也減少了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風險。但據會計師事務所安永(Ernst & Young)稱,中國金融體系中的壞賬,已達驚人的9110億美元(包括四大國有銀行2250億美元潛在的未來不良貸款)。

這等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0%,之前為幫助銀行脫離困境,中國已花費了相當於GDP的25%到30%。

這表明,半心半意的改革只是針對中國金融脆弱的症狀。不良貸款被歸咎於糟糕的商業行為,但真正的源頭是政治。只要執政的共產黨依靠國家控制的銀行來維持指令經濟的核心內容,而不進行改革,那麼中國的銀行將產生更多壞賬。

在中國,制度性經濟浪費、銀行放貸慣例、政治恩惠和一黨制政體的生存,都不可分割地糾纏在一起。黨無法再通過意識形態教育來確保其7000萬黨員的忠誠,而只能通過物質刺激、安排政府和國有企業工作做到這一點。這就是近30年經濟改革後,政府仍擁有56%的固定資本存量的原因。未改革的經濟核心是政治恩惠的基礎。

政府數據顯示,2003年,530萬黨的官員在國企擔任高管職務。黨任命了約80%的國企首席執行官和56%的公司高管。最近的公司治理改革理論上是西方式的改革,但實質上不是,結果沒取得什麼效果。大中型國有企業中,70%表面上通過重組成為了西方式的公司,在這些企業中,黨委成員被任命進入董事會。痛苦的重組似乎未曾波及這批精英分子。 90年代末以來,中國裁減了逾3000萬工業就業崗位,但極少有黨的官員失業。

維持這種恩惠制度的經濟代價,並不侷限於對黨員個人的刺激。這些黨員為了證明自己的管理能力,必須做出(或表面上做出)經濟成果。這就需要黨提供籌資渠道(主要是銀行貸款),即便這些官員從事不可行的項目。

結果就是制度性的浪費。特別是,因為中國的中層官員揹負著壓力,要快速達到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市長的平均任期是3年左右),他們偏愛可能粉飾短期政績的項目,即便這些項目的長遠價值可疑。

這種亂投資的比例相當大。世界銀行(World Bank)估計,在90年代,中國約三分之一的固定投資被浪費掉了。中國央行報告,2000至2001年,政府指令的貸款佔不良貸款的60%。這種漠視經濟效率的行為,在中國的銀行裡孕育了不負責任和無問責制度的文化。在2002年一份對3500位銀行僱員的調查報告中,20%的僱員報告說,當經理人的錯誤導致不良貸款時,他們不會得到任何處分;另外46%則說,銀行沒有任何發現壞賬的措施。逾80%的僱員說,分行的腐敗行為要麼「很普遍」,要麼「經常」 發生。

近年的銀行改革沒能解決這些缺陷。改革的5項措施──註銷壞賬、注資、在香港上市、西方戰略投資者持有少數股權,以及總部改善公司治理,都不改變中國資本配置制度的根本特徵。幾乎所有銀行高管都由黨任命,黨在金融體系內部維持了廣泛的組織網路。這就是為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一項研究發現,沒有證據顯示,這些改革改善了銀行的風險管理和信貸分配。

但這些失望一點也不讓人驚奇──北京准許這些權宜應急措施,主要是因為它們不會在政治上造成痛苦。除非政府著手廢除恩惠制度,否則低效率的資本利用(體現在大量且與日俱增的不良貸款上)將拖累經濟增長。

作者是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研究員,《中國轉型的陷阱》(China』s Trapped Transition)(哈佛出版社,2006)一書作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