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妃傳說的辨正(圖)
香妃,即清高宗弘歷之容妃。有關香妃的傳說,多不勝數,其實,香妃並非「封號」,而是「傳稱」或「人稱」。人們傳說她身上有濃郁的沙棗花香,故叫她為「香妃」,皇帝並沒有正式封她為香妃。
香妃(一七三五年∼一七八八年),原名叫買木熱.愛木孜,是阿里和卓女,新疆喀什維吾爾族人。她是在乾隆二十五年進宮的。
有關香妃,正史記載得很少。在《清史稿》后妃傳中,只有二十六個字。但她的傳說卻甚多,其中有宮闈傳聞,有民間故事,今日還有好些「影視戲說」。就連著名的史學家黎東方先生,在《細說清朝》(以下簡稱《細說》)的「香妃」文中,也用了四節講香妃傳說,例如「香妃進宮後,誓不從乾隆」等等。
對於香妃傳說,此處不能一一贅述,只能擇其要者,括概成四個問題說說。
一、香妃是如何進宮的?
《細說》在「大小和卓」中說,是兆惠把香妃「捆了」,「作為清軍的戰利品」,送給乾隆的。可是成一等人著作的《絲綢之路漫記》(以下簡稱《絲路》)中,卻說,是「香妃因家族有功而被召進京」,又「奉召入宮」的。
事實真相若何?劉正寅等人在《西域和卓家族研究》一書,為回答上述問題,提供了關鍵資料。
在此摘錄幾個要點:第一,香妃五叔額色尹、堂兄瑪穆特和哥哥圖爾都,在乾隆二十三年就與發動叛亂的大小和卓兄弟「決裂」了,他們「不願從亂」;
第二,乾隆二十四年,清將兆惠再次出兵征討葉爾羌地方叛軍時,兆惠在這年致書邀額色尹等「因令隨營」,額部聽從,並「領兵協助」,主動出擊叛軍,且「剿殺甚眾」;
第三,乾隆有旨,要兆惠對老百姓要「姑從寬釋」,此時兆惠又怎能會去「抓捆」香妃?
又據《清實錄》載:兆惠等於乾隆二十四年庚午九月十三奏,「諭軍機大臣」,報告「額色尹等」進攻叛軍「剿殺甚眾」的情況。不久,乾隆便封額色尹為「輔國公」,圖爾都也封了官,香妃也隨兄進了京。三年後,圖爾都襲「輔國公」爵。
香妃乃美人一個,姿色超群,一七六○年便應召入了宮,做了「貴人」,時年二十六歲。
上述所有資料表明,香妃入宮,是屬「和親」性質,是應召入宮;而非當作戰爭勝利品,捆綁進宮的。
二、香妃與乾隆相處如何?
按《細說》中傳說,乾隆與香妃是水火不相容的,其中有言,香妃入宮後,「始終鬱鬱不樂,而且身藏利器,叫乾隆不敢親近」,「誓不從乾隆」。
如果香妃真的如此的話,按照乾隆性格,至少也會將她打入冷宮,怎能與她相伴到二十八年!
歷史資料表明,他們是相愛的、和諧的。
乾隆對香妃可謂寵愛有加,他為香妃新建了「寶月樓」,香妃信回教,乾隆就在寶月樓附近建了個回教堂,供她祈禱禮拜,還常賜伊斯蘭式「御膳」,讓她生活舒舒服服的。
在封號上,也能見「寵」。一七六○年香妃剛進宮,便被封為「和貴人」,次年就改封為「容嬪」,八年後又加封為「容妃」。先後兩次封號中都有個「容」字,可見香妃之「容」,在乾隆心目中的重要位置。如果他倆是水火不相容的話,香妃能得到乾隆這般恩寵嗎?
三、香妃是被絞死的?
《細說》「香妃」一文中,「傳說」是乾隆的母親「孝聖憲皇后」,在一年的「夏至節」,把香妃「絞死」。
近翻《清史稿》列傳一「后妃」,上面明明寫著,「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於「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庚,崩,年八十六。」而香妃卻是在乾隆五十三年才「薨」,晚死了十一年。那鈕祜祿氏怎能「絞死」香妃?
四、香妃葬在何處?
至少有三說。一說葬在北京陶然亭旁。那裡的「香塚」就是「香妃墓」;二說香妃死後,遺體運回了新疆,葬在喀什。三說,葬在河北清東陵「裕妃園」中。
關於香妃葬在清東陵「裕妃園」,《絲路》上「香妃故事」一文,有個可信的說明。它說香妃是葬在清東陵的裕妃園寢內,並說有文物工作者,「最近」,對香妃墓作了一次「深入地宮考察」,他們除了看到香妃的骨骸、髮辮、衣服殘片外,還在棺木上看到用阿拉伯金字寫上「以真主的名義」等字,這完全符合香妃生前信奉伊斯蘭教的實際。
我另外在《辭海》「容妃」一詞下,看到「容妃墓在清東陵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園寢)中」。
綜觀上述幾點,我們對香妃其人、其傳說,也就有了個大概的、比較正確的瞭解了。
- 關鍵字搜索:
-
香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