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韓擔心金正日政權垮臺 維持現狀的意願十分強烈
在針對朝鮮核試驗而發出的各種譴責聲以及採取的諸多外交行動背後,隱藏著國際社會一種深深的恐懼:獨裁者金正日的垮臺可能比他繼續執掌一個核國家更危險、更具破壞性。朝鮮週一上午引爆了一個威力巨大但性質不明的爆炸物,就在聯合國安理會正在權衡它對此將作何反應時,聯合國各成員國也在權衡如何既表達出阻止核武器擴散的強烈意願,又兼顧嚴厲制裁有可能加速金正日政權垮臺這種可能性。
朝鮮發生政權更迭的前景固然令華盛頓的許多人士欣喜,但對朝鮮的鄰國特別是中國和韓國來說,較之核武器擴散這種「遠憂」,金正日政權的垮臺才是迫在眉睫的心腹之患,因此它們希望維持現狀的意願十分強烈。
北京和首爾擔心,朝鮮政局出現混亂會嚴重損害兩國的經濟,引發軍事衝突,並有可能使東北亞的力量平衡出現無法預料的變數。
這種心態從中國兩位官員相互矛盾的講話中就可略見一斑。在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劉建超雖然指責了平壤,但也表示,聯合國應「採取積極和適當的行動」,以鼓勵朝鮮重新回到旨在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多邊談判中來。而在紐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則表示,朝鮮因其核試驗必須面臨一些「懲罰性行動」,這表明北京可能願意支持安理會對朝鮮實施某種形式的制裁。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王光亞對記者們說,安理會必須對朝鮮進行核試驗的行為作出「果斷、富有建設性和恰當的但又不失謹慎的反應。」
即使這樣,中國與美國以武力威脅作後盾對朝鮮實施廣泛制裁的立場可能仍有差距。華盛頓正呼籲對朝鮮採取的制裁實際上會切斷朝鮮與外界的金融聯繫,並使得朝鮮無法進出口與武器有關的產品。
雖然一些外交官和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不對朝鮮實施全面禁運,其他制裁措施可能不足以導致朝鮮政權近期內出現更迭,但即使是逐步加大的制裁壓力最終也有可能打亂朝鮮社會脆弱的平衡。
而在韓國,由於盧武鉉總統試圖藉助經濟援助實施一種對朝接觸政策,因此該國很少公開提及朝鮮的政權更迭問題。而在朝鮮週一宣稱進行了核試驗之後,韓國的一些反對黨議員已開始提出了這一話題。
反對黨大國家黨的議員Chung Mun Hun說:「局勢因核試驗而出現了改變。如果我們接受聯合國(與軍事有關的)制裁,那麼我們也應順理成章地談論朝鮮的政權更迭問題。」
不過,北京和首爾預計仍不願支持任何有可能危及金正日統治的制裁措施。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陶文釗預測說:「中國不會同意實施非常嚴厲的制裁。」因為朝鮮政權垮臺「將會給中國造成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也「不利於東北亞地區的穩定」。
中國和韓國憂心的一件事是,如果金正日下臺,朝鮮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非盈利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的朝鮮問題專家彼得•貝克(Peter Beck)說:「取代他的人很有可能更糟。最有可能出現的是軍人執政。這還是最好的一種可能了。」
如果朝鮮軍方或朝鮮統治集團的其他部門發生為獲取國家控制權而展開派別爭鬥,朝鮮還有可能爆發內戰。這有可能導致中國、韓國或其他方面出面干預,或是支持自己中意的金正日繼承人,或是試圖平息朝鮮國內的混亂局面。
美國軍事專家預計,如果朝鮮發生內亂,中國軍隊將入朝建立一個緩衝帶,並阻止朝鮮難民進入中國。而美軍的首要任務則是控制住朝鮮的核材料以及其他疑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韓國軍隊預計會試圖在朝鮮恢復秩序,並在美國的支持下將韓國的統治權擴展到朝鮮,而這有可能受到朝鮮的政治精英們以及中國的反對。首爾相應地也會反擊中國試圖在朝鮮建立一個親北京政府的任何努力。
政局混亂也有可能導致經濟失控。韓國政府官員擔心,如果朝鮮的國內秩序大亂,可能會有200多萬朝鮮人越過朝韓邊界的非軍事區湧入韓國,從而壓垮韓國的社會救助體系。這些官員預計,屆時韓國的金融市場將會癱瘓,通貨膨脹將大幅攀升。僅危機管理成本一項預計就將達到65億美元。
華盛頓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和朝鮮問題專家馬庫斯•諾蘭(Marcus Noland)估計,朝鮮和韓國的統一成本在兩國合併後的頭10年就有可能達到6,000億美元左右。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南北朝鮮統一的難度將要大於兩德統一,因為朝鮮與韓國的貧富差距要大於當年東德與西德的貧富差距,而朝鮮與韓國的人口數量則比當年東德與西德的人口數量更接近。朝鮮有2,300萬人口,韓國的人口約為4,800萬。要改善朝鮮落後的交通基礎設施、能源體系和工業設施,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
除此之外,由於朝鮮和韓國的國民50年來一直生活在不同的經濟制度下,且兩國自1953年停戰以來理論上仍一直處於交戰狀態,因此兩國人民存在著巨大的文化和社會行為差距。隨著近年來有更多的朝鮮難民和叛逃者投奔韓國,這種差距對韓國人來說已是不爭的事實。
44歲的朝鮮人Chae Su Rin是1999年經由中國逃到韓國的,她說自己在韓國仍難以找到工作,也難以理解在韓國應如何生活。「我能吃,但我不能適應,」她說。「這裡沒有我的容身之處。」
中國也在擔心,如果朝鮮政權垮臺,大量湧入的難民會給自己帶來各種有形和無形的社會成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的研究員瀋世順說:「我們擔心這將損害中國難得的發展機遇。」因為中國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
對北京和首爾所持對朝接觸政策持批評態度的人說,支持朝鮮以漸進方式轉變所付出的代價要比使朝鮮與過去一刀兩斷大得多。還有人聲稱,這種慢慢來的政策實際上是使普通朝鮮人繼續處在經濟貧困和政治高壓之下。
他們說,如果粉碎朝鮮的舊政權及其扭曲的中央計畫經濟體系,朝鮮經濟重建工作的效率將會大大提高。向朝鮮現有的經濟體系投入1美元,其產出要比向一個市場經濟體系投入1美元獲得的產出額小得多。而如果朝鮮半島北南雙方能夠化劍為犁,他們還能夠分享可觀的和平紅利。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下屬機構Pacific Forum CSIS的負責人拉爾夫•柯薩(Ralph Cossa)說,由於推翻金正日和重建朝鮮的成本太高,所以其他國家一直在容忍朝鮮現政權。
但他也表示,如果允許朝鮮不發生政權更迭的成本是容許朝鮮成為張牙舞爪的核國家,那這一成本可能也太高了,現在是中國人和韓國人說自己受夠了的時候了。
但金融市場對朝鮮核試驗的沉默反應以及中國和韓國普通民眾對這一事件的漠視,卻顯示沒有什麼人預計朝鮮局勢近期內會有大的改變。
在週一下跌2.4%後,韓國基準的韓國綜合指數週二以小幅上揚報收。日經指數週二也小幅上揚。日本股市週一因假日而休市。
韓國50歲的商人Lee Wan Ho週二在首爾說:「這種局面已持續了如此長的時間,人們都麻木了。」他說,緊張氣氛已有緩和,雖然朝鮮進行了核試驗,但沒人認為朝鮮半島有可能爆發戰爭。
- 關鍵字搜索:
-
中韓
來源: 華爾街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i6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