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專家批改補鈣誤區四大傳言

大家都知道鈣的重要性,但是如何才能真正達到補鈣的效果,如何把握儲存「骨本」的好時機,可是一大學問。拋開那些江湖傳言,讓專家為你批改曾經誤導過你的補鈣觀念吧!

批改傳言一:青春不需鈣照顧

科學研究證實,一般男性32歲,女性28歲以後,骨鈣每年以0.1%~0.5%的速度減少。到60歲時竟會有50%的骨鈣減少,此時就易出現骨質疏鬆症。目前除了應用一些激素可減緩鈣質的減少外,還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來防止骨鈣減少。骨的密度是指礦物質的含量,其中最主要的元素是鈣。骨的密度有高有低,因人而異。骨密度高的人,雖同樣減少,卻因基礎好,便可推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研究證明,只有在30歲左右的一段時期內補鈣,才能使礦物質在骨中含量達到最高值。過了35歲,人整個機體生理功能開始走下坡路。在35歲以前至整個青春發育期就注意補鈣,才是補鈣最佳時期。

有幾個族群必須特別注意鈣質的攝取,像是成長中的青少年需要大量鈣質,以強壯骨骼增長;女性懷孕期也應攝取足夠鈣質,以滿足胎兒的生長和供應母體的需要;中老年人進入更年期後會有骨質疏鬆症的問題,鈣質攝取不容忽視。

醫學實驗也顯示,鈣質的吸收率依年齡而異,成長中的孩童對鈣的吸收率可達75%,成年人對鈣的吸收率則降為20%至40%,到了老年,吸收率就更低了,也就是「出得多,進得少」。所以「老來才補鈣」是來不及的,如果30歲之前不囤積「骨本」,到了老年絕對是不夠用的。與其老來才以補充鈣質來對付骨質疏鬆症,還不如在年輕時就利用正確的飲食與適量的運動來囤積骨本,這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批改傳言二:喝牛奶最補鈣

牛奶裡含的鈣很多,但是鎂的含量只有鈣的十分之一,由於含的鎂不足,實際上攝入的鈣並不是很多。另外,牛奶確實補充一些需要的鈣,但同時要帶走鈣。牛奶裡有牛血清白蛋白,分解成複雜的氨基酸之後,可以把身體的鈣帶走。目前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牛奶帶走的人身體內的鈣比補給人的鈣還要多。現在有證據的支持,發現喝牛奶越多的國家,骨質疏鬆症患者越多。

植物中大豆的鈣和鎂的含量都很豐富,所以喝豆漿鈣的淨吸收率比喝牛奶更高;對於那些缺乏乳糖酶的人更是如此。大豆和豆漿的血糖指數(18)比牛奶的(27)要低;大豆中的低聚糖是腸道好菌(雙歧桿菌)的食糧。另外,大豆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卵磷脂、異黃酮以及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2001年,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局(FDA)組織十佳食品評選,大豆奪了冠軍,成為食品之冠,營養之花。所以,多吃有機大豆,多喝有機豆漿,可以補鈣又補鎂,不得軟骨病或骨質疏鬆,不失眠,營養健康。

批改傳言三:骨頭湯能防骨質疏鬆

「骨頭湯能補鈣」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既方便又實惠的補鈣方法,其實這是大多數人的誤解。

骨頭湯內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但單純靠喝骨頭湯絕對達不到補鈣的目的。檢測證明,骨頭湯裡的鈣含量微乎其微,因此,骨質疏鬆症患者切莫被骨頭湯補鈣的傳言所誤導。另外,對老人而言,骨頭湯裡溶解了大量的骨內脂肪,經常食用還可能引起其他健康問題。

批改傳言四:補鈣要加維生素D

在一些商家的大肆宣傳下,「鈣劑需要合用維生素D來幫忙吸收轉化」已經成了不少消費者補鈣的「常識」, 然而這種觀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專家予以否定。在「銀絲帶——中國骨質疏鬆防治公益行動」的新聞發布會上,記者聽到了有關補鈣合用維生素D會造成負面影響的言論。

美國權威醫學雜誌發表論文指出,老年婦女服用鈣片和維生素D預防骨折效果有限,而且可能提高腎結石風險。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今年發表的論文《補充鈣加維生素D與骨折危險》指出,常服鈣片和維生素D的60歲以上婦女,就預防全身各類骨折來說,沒有統計上的差異,而且會產生明顯副作用———腎結石。

中國藥理學會原理事長王振綱教授也認為,人們在補鈣的同時不宜合用維生素D。維生素D可以促進腸道鈣的吸收,這也是人們通常在補鈣時合用維生素D的原因。但「事實上,99%的人並不缺乏維生素D,我們每天只要在室外活動半小時以上就可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而過量服用維生素D反而會引起食慾減退、乏力、心律不齊、噁心、嘔吐等中毒反應。」因此補鈣可以預防骨質疏鬆,但不宜與維生素D合用。

還有的專家認為:中、小企業如果不能科學地把握維生素D的添加量,很可能增加鈣劑的毒副作用,因此不主張在鈣劑中添加維生素D。也有專家提出,是否需要補充維生素D,取決於患者的年齡和是否有接受陽光照射的足夠機會,確實缺乏維生素D的人,應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