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份子英年早逝 惡性腫瘤年輕化

中國一些年輕學者因過勞而「英年早逝」的頻發現象,引起醫學界人士的高度重視。他們表示,關注知識份子的健康已經刻不容緩。

上海「第一財經日報」今天報導,正在北京參加中國全國人大、政協「兩會」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姚凱倫說,在「兩會」上就提出了一份題為「關注中國青年知識份子的健康問題」的提案,希望藉此喚起有關單位關注知識份子過勞死的現象。

身為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湖北省主委的姚凱倫說,去年他有好幾個教師同事因操勞過度或身患癌症去世,年齡都在五十歲左右。姚凱倫分析,知識份子中的中青年教師所以早逝,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壓力大,收入卻不高;二是自身對健康問題的忽視;三是學校和主管部門對他們的關心有所欠缺。

姚凱倫在提案中建議,建立知識份子的健康管理體系,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知識份子所在單位和主管部門,應強化對員工群體的服務職能,把員工健康問題當作重要的工作來抓。

報導指出,在上海多年來一直處於抗癌第一線的楊秀軍,也發覺所治療的病人中日益年輕化,並對此感到擔憂。

楊秀軍是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也是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他說,英年早逝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不僅是死者家人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損失。

楊秀軍說,這些年來,疾病譜已經明顯發生了改變。以前最常見的疾病和疾病誘因往往是結核或者營養不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環境的改變,一般性腫瘤開始越來越常見,現在比較多的則是惡性腫瘤、心血管意外,以及交通事故導致的傷殘併發症。

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壓力的急劇增大,很多人長期處於不健康狀態,而這幾乎是知識份子的共同問題。

楊秀軍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肺癌在年輕白領階級中發病率頗高,原因除了吸菸外,新增因素還包括電腦和新房裝修。

據稱,電腦輻射對肺癌的潛在危害顯然被大多數人忽視了,而電腦的使用人群主要在白領階層。

其次,白領長期處於封閉的小環境中,壓力大、沒時間看病等也成為罹患癌症的因素。以前肺癌患者的年齡多在五十歲以上,現在已經提前到了三十歲左右的中青年為主。

報導並提及臺灣資深音樂創作人馬兆駿春節期間逝世一事。

報導說,春節剛過,曾經為鄧麗君、費翔、張信哲等藝人創作過「寬容」、「心雨」等多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的馬兆駿,因病去世。在此之前的一月中旬,被譽為中國「考試學之父」的華中師範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廖平勝,因過度透支身體而結束了五十三歲的生命。

被視為中國大陸對抗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英雄、中國工程院醫藥與衛生工程學部院士鐘南山最近曾說過,「一些中青年中的高收入者,四十歲以前是以命博錢,四十歲以後是以錢買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