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美國人如何處理婆媳關係

婆媳關係在中國,是一件永遠說不清,道不明,無比微妙,複雜的事情。幾乎在每一個中國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婆媳矛盾,為這個引發家庭危機的也不再少數。

相反,在美國,婆媳關係一般非常簡單,透明。婆媳矛盾在美國是及其罕見的。至少我在美國八年來,從來沒有聽說那個家庭有婆媳矛盾的,我也從來沒有聽到任何一個美國同事抱怨她們的婆婆(中國同事抱怨的卻不再少數)。

這是為什麼。我想就自己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老公是美國人。當初我們關係快要確定的時候,我曾經擔心婆婆會因為我是中國人而不高興。老公得知我的擔心後,大笑,他告訴我,只要他高興,就是娶一個非洲部落的女子,二老也會祝福。

婆婆原則一,絕對不干涉兒子找對象。只要兒子滿意的對象,就高高興興張開雙臂歡迎。

我們訂婚以後,我和婆婆說起我們對未來生活的打算。無論我說什麼,婆婆一律說WONDERFUL,THAT‘S GREAT (太好了!)

婆婆原則二,絕對不干涉兒子和媳婦未來的生活。無論他們打算過什麼樣的生活,都一律讚美鼓勵。

現在說說媳婦的原則。簡單得說,從談朋友,訂婚,結婚,婆婆沒有給過我一分錢,或者任何首飾。

媳婦原則一,絕對不指望結婚的時候從婆家得到一分錢。

這條原則是無條件的。即使兒子媳婦條件很差,而婆家條件很好。在美國,成年子女向父母要錢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

媳婦原則二,搬家,買房,裝修,絕對不指望婆家任何幫助。

我們前年本來想買房,可惜首付差一點。我想向婆婆借一點。請主意,我願意出比銀行高的利息。但是老公根本不予考慮。他說,如果我們錢不夠,可以買便宜一些的房子,絕對不能去向父母借錢。

美國法律規定父母撫養子女是必盡的義務,但沒有規定子女必須贍養父母,不過,美國的子女大都對父母很孝順。
在美國,子女18歲成年後就獨立在外闖蕩,或上學,或工作,他們寧願租房或買房,也不願與父母同住。他們認為,成年人應該有自己的一片天空,也就是「個人隱私」,與父母同住是不可思議的。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父母長期和已婚子女同住一個屋檐下匪夷所思。美國的父母也絲毫沒有將子女留在身邊盡孝的念頭,他們鼓勵成年子女獨立生活,認為子女一旦成家立業就理所當然地應該搬出去住。

但子女們搬出去住並不意味著棄父母而去。 由於很多美國老人在年輕時就未雨綢繆,通過個人積蓄和投資收益、退休金以及社會保險收入等為自己的養老做了準備,尤其是美國自上個世紀30年代以來實施的社會福利制度使養老問題更加社會化,所以老人們大都不缺錢花。對於父母來說,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就是他們莫大的精神安慰。美國的子女也的確是這麼做的。在孝敬父母這方面,有些人選擇每天通過電話、信件等方式與父母聯絡感情,有些則選擇定期去看望父母,有時一週或半個月回去陪父母吃頓飯、聊聊天。當然,每天回去看望父母的也不少。

不少美國家庭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如果回父母家居住超過一個月,則要付給父母房租、飯費。平時子女和父母外出共同就餐,侍者也會很自然地詢問是否分開付賬。美國人認為,生兒育女是自己的事,父母沒有為子女當保姆的義務和習慣。如果麻煩父母幫忙帶一天小孩,也應按照社會上的勞務費標準支付費用。

相對美國的經濟發達,對社會保障這方面比咱們要好很多,美國有窮人醫院,不僅僅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等很多國家都有,就是說是失業沒錢,只拿救濟金(救濟金也比國內有些人月收入高)過日子的人一樣能看病,可以不用錢!如果中國的窮老人,患了重病,如果沒有子女的幫助,那麼就在家裡等閉眼了,我絕對不是崇洋媚外,這確實是美國的國情跟中國的國情,所以任何好事情有他好的一面就有讓人不能理解的另一面,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有的人覺得美國父母不要子女贍養很不錯,但是子女結婚買房或者什麼大事讓父母給與經濟上的幫助也是不太可能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