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飄忽不定的中印關係


2007年1月17日,新德里。流亡印度的西藏人在集會抗議中國副外長戴秉囯到訪,打出橫幅:印中邊界是謎團(Indo-China Border Is a Myth)。

自從1951年中國吞併了歷史上的緩衝區西藏,把中國軍隊帶到如今的中印邊境,中印兩國開始有著世界上最崎嶇、糾紛不斷的邊界,沒有共同的界限劃分控制權。1962年,中國入侵印度,隨後歸還土地給印度。至今,隨著兩國經濟的快速成長,雙方的外交關係也發生著微妙變化。近幾個月,雙方在喜馬拉雅山脈邊境領土與河川控制權的爭議又再度浮上台面,而中國是引發此次紛爭的主角。

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Yang Jiechi)在5月29日聲稱,雖有少數印度人定居在阿魯納查爾邦(Arunachal Pradesh,印度的一個邦,與中國和不丹接壤),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對這塊土地的控制權。這舉動出乎印度意料之外。印度官方早已明白阿魯納查爾邦定居點是一項政治考量,而中印雙方在2005年也同意這樣的作法可幫助解決雙邊爭議。
這並非近幾個月來中國的首次挑釁,去年11月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Hu Jintao)初次訪問印度前夕,新德里中國大使館反覆宣稱阿魯納查爾邦是中國領土。今年五月,一位來自阿魯納查爾邦的印度官員,被中國認定為中國人而拒發簽證。此外,中國還侵略性地定期巡邏仍然模糊的喜馬拉雅邊界。

受楊潔篪的言論刺激後,印度發表較以往更強硬的聲明。印度外長普拉納博·穆克吉(Pranab Mukherjee)在6月18日表示,印度不允許有任何「重大歧見」破壞正在改善的中印雙邊關係,但他也強調「憲法規定不允許任何時期被選出的印度政府分裂國土。」

印度高階官員天真地希望將爭執擺在一旁,在軟弱的態度下,胡的訪印似乎 象徵著友好。而六月在德國海利根達姆(Heiligendamm)八國高峰會議(G8)胡與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Manmohan Singh)的外圍會談也採相同態度。這時間,中印貿易額今年前4個月的累計高達114億,比起去年同期增加了57%。但上述情況只顯露出部分的中印關係,在中國擺出友好面孔同時,也集結進攻能力的大戰略。

除阿魯納查爾邦爭議外,中國也以強硬姿態處理兩國共用水源的問題。印度擔心中國計畫將發源於西藏流經南亞的雅魯藏布江(Brahmaputra)水源改道的傳言。2005年中印雙邊關係正處於重要解凍時機,兩國同意共同成立專家委員會來解決水源問題,然而在中國多變的政策下,宣告失敗。

對印度而言,因中國與巴基斯坦結盟而因此對中國一直不信任,但現在它釋出善意,那為何中國態度捉摸不定呢?印度想與中國發展友好關係,也希望和美國建立一個有力的同盟。在兩年前印度與美國軍事夥伴的關係就已達成共識,印度預期在未來五年內花300億美元購買大部分為美制防禦武器。許多潛在的爭議依然橫跨喜馬拉雅山,首要是能源競賽,一個野心勃勃和修正主義的中國在進攻,印度必須在姑息政策和外交之間作出區分。


參考資料:

《經濟學人》:Himalayan grumbling - China and India demarcate an uneasy friendship
http://www.economist.com/world/asia/displaystory.cfm?story_id=9357067

印度時報:中印關係的甜與酸
http://www.singtaonet.com:82/pol_op/200707/t20070702_567691.html

印度時報:龍火
http://www.singtaonet.com:82/ed_china/200706/t20070607_553422.html

選擇月刊:印度與中國具有軍事衝突隱憂
http://www.singtaonet.com:82/pol_op/200703/t20070314_489629.html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D%B0%E5%BA%A6%E8%A1%8C%E6%94%BF%E5%8C%BA%E5%88%92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