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衡山近來發現「鎮山之寶」——已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本月上旬經專家鑑定確為母本。禹王碑與黃帝陵、炎帝陵一起被稱為中華民族文物中的三大瑰寶。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湖南衡山縣福田鋪鄉雲峰村七組就發現這塊巨石疑似禹王碑,該石有一不規整兩虯相交平面,向中微凹,面上有不規整的紋飾,明顯可見人工鑿痕。因無人辯識,巨石被一農戶砌房時砌進了牆體。直至最近才被發現。
經專家鑑定證實,這塊巨石所處位置、形狀、大小及周邊的環境與史料吻合,初步認定其確屬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據史料記載,禹王碑又稱為岣嶁碑或大禹功德碑,原刻於湖南省境內南嶽衡山岣嶁峰,故稱「岣嶁碑」,相傳此碑為頌揚夏禹遺蹟,因此亦被稱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
禹王碑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字。因字體奇古,似蜷身蝌蚪,既不同於甲骨和鐘鼎文,也不同於籀文蝌蚪。明代學者楊慎、瀋鎰等都有釋文。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為一塊功德碑,曾被稱為南嶽衡山的「鎮山之寶」。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嶽時,臨拓全文復刻於長沙岳麓山雲麓峰。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於岳麓山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岣嶁碑名聞於世;之後雲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蘇南京棲霞山、河南禹州、陝西西安碑林、浙江紹興、湖北武漢均有翻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湖南衡山縣福田鋪鄉雲峰村七組就發現這塊巨石疑似禹王碑,該石有一不規整兩虯相交平面,向中微凹,面上有不規整的紋飾,明顯可見人工鑿痕。因無人辯識,巨石被一農戶砌房時砌進了牆體。直至最近才被發現。
經專家鑑定證實,這塊巨石所處位置、形狀、大小及周邊的環境與史料吻合,初步認定其確屬失蹤千年的禹王碑母本。
據史料記載,禹王碑又稱為岣嶁碑或大禹功德碑,原刻於湖南省境內南嶽衡山岣嶁峰,故稱「岣嶁碑」,相傳此碑為頌揚夏禹遺蹟,因此亦被稱為「禹碑」、「禹王碑」、「大禹功德碑」。
禹王碑是中國最古老的名刻,碑上刻有奇特的古篆文,字分九行,共七十七字。因字體奇古,似蜷身蝌蚪,既不同於甲骨和鐘鼎文,也不同於籀文蝌蚪。明代學者楊慎、瀋鎰等都有釋文。碑文記述和歌頌了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為一塊功德碑,曾被稱為南嶽衡山的「鎮山之寶」。
南宋嘉定五年(1212年)何致游南嶽時,臨拓全文復刻於長沙岳麓山雲麓峰。明代長沙太守潘鎰於岳麓山找到此碑,傳拓各地,自此岣嶁碑名聞於世;之後雲南大理、四川北川、江蘇南京棲霞山、河南禹州、陝西西安碑林、浙江紹興、湖北武漢均有翻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失蹤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