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一次性筷子質量調查,加工原料含致癌物
7月20日,大連市的劉先生就和店家較起了真——一次性筷子上為什麼沒標明保質期?到頭來反是店老闆在圍觀者中贏得了更多的支持。劉先生不解,自己錯了嗎?據國家規定,一次性筷子的外包裝應該對保質期進行標注。
法規
一次性筷子應在包裝上印保質期
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05年6月28日聯合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和2003年12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行業標準》都對竹質、木質的一次性筷子有明確的標準規定。
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對竹質和木質筷子的標誌有著相同的規定:「在每箱製品上應有製造廠廠名.......出廠日期、保質期等標誌。」 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董金獅進一步補充,根據質檢總局2006年頒布的《食品用包裝容器工具等實施細則》,一次性用品最小包裝單元上應該對產品保質期有所標注。
大連市產品質量檢驗監督所輕紡室的工作人員解釋,一次性筷子也有保質期,期限取決於廠家的生產。如果在筷子上出現非木本色的斑點,在未使用之前潮濕、變形或是有明顯的酸味,都是受污染的標誌,不可使用。
大連市衛生監督所食品二科的郭科長介紹,光憑肉眼是不能確定一次性筷子的衛生質量的,「上面攜帶的病菌和化學物質看不見,摸不著,有的即使食用了也檢查不出來,但人體積累有害物質若達到一定量了,就會出問題。」
記者調查
1.筷子外套多廣告少標識
餐飲業對一次性筷子有很強的依賴。廉價的一次性筷子省去了清洗和消毒過程中的人力、財力,也避免了筷子流失的損失,這對中小型飯館是極大的誘惑。
7月21日,記者對餐飲集中的路段進行走訪,近40家餐館中有30多家使用一次性筷子。
一次性筷子的種類多數為木質,其中又以樺木、楊木居多。外包裝分塑料和紙質兩種,紙質外包裝又分全封閉裝和半封閉裝。記者從各家飯店蒐集到20 多雙帶有外套的筷子,全部沒有標注保質期。筷子外套上多數印著飯店的名稱、特色、聯繫電話,也有類似「已消毒」「安全衛生」的字樣。多數經營者都不清楚一次性筷子有保質期限,一家炒菜館老闆號稱在餐飲界混了10多年,對此也表示聞所未聞。
個別飯館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情況也令人擔憂,長春路上的一家飯館,大頭小頭朝上朝下方向不一的裸筷被裝在密閉的罐頭瓶子裡,放置在每張不足一平米餐桌上,顧客們觥籌交錯,談笑風生,總有些飛沫濺到林立的筷子頭上。不時還有人把手已觸摸過的筷子插回瓶子,換一雙,如此反覆。
2.外套多為後天訂做
關於筷子的來源,多數全國連鎖餐飲的表示是總店負責定期發貨,時間最長的不超過半月。而個體餐館的筷子供貨源一般是批發市場。
某市場的一位王姓筷子批發商介紹,楊木筷子沒套的2.5元/100個,有套的則要貴一倍,如果成件(40板/件)批發,可以降到1.75/50 雙。質地稍好一些的樺木筷子2元錢50個,而竹子的筷子是5元錢70個,「木頭的便宜賣的好,一天得走個兩三件。」攤主從攤位下面撈出一個編織袋,帶出一溜灰煙,打開袋子,裡面是用皮套捆綁的無外包裝一次性筷子,「這種質地很好,就是沒包裝,便宜,飯店要的多,你要是想要外套,3塊錢400多個,回去自己套。要是想要單獨設計,就貴了,當然,要得多成本就能降下來,但也得普通的三兩倍。」她說。
一位知情人透露,目前多數飯店選用裸筷,再特製外套,供應商一般提供為裸筷免費「穿衣」的服務。而「原配」外套價格頗高,又少有特色,因此不太受歡迎。國家制定的一次性筷子標準更多的是針對生產者,約束生產和流通環節,而並非針對使用筷子的飯店,也並非禁止對裸筷進行再包裝,這也是造就無標識外套一次性筷子餐桌佔有率居高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場上流通過期一次性筷子的可能性較小,因為它每日的成交量是很大的,再說它也沒有囤積的價值,從到貨到外出最多一個月。」
3.絕大多數顧客不知筷子有保質期
記者在一星期的時間裏還對接觸的人群做了調查,被詢問者中知道一次性筷子有保質期者寥寥。一位女士用過有略帶酸味的筷子,回憶起吃飯時候愛嘬筷子頭的習慣很是後悔。調查中,部分人在明知筷子衛生不過關的前提下繼續使用,認為筷子所攜細菌量小,不足以對人體構成威脅。
調查中,95%的人認為一次性筷子的衛生現狀未達到自己的理想值,但約75%的人認為一次性筷子較消毒筷子衛生,記者聽到得最多的理由是,一次性筷子沒入過別人的口。
記者將調查得到的信息反饋給較真的劉先生,「要求在包裝上打上保質期,不就是想讓消費者知情嗎?我覺得為裸筷訂做外衣的飯店就是二次生產商,也應該履行對包裝的相關要求,打上生產日期,要不怎麼提防那些想鑽空子的人?」
專家觀點
盡量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
「站在資源的角度考慮,我不贊成使用一次性筷子這些一次性用品。」北京凱發環保技術中心主任,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委員會副會長、北京環境科學學會副秘書長、北京環保餐具聯合組織秘書長董金獅說。
董金獅介紹,我國每年大約生產450億雙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資源近500萬立方米。而一棵生長了20年的大樹,僅能製成3000至4000雙筷子。
「生產過程中步步都有隱憂,衛生筷子難保衛生,」董金獅介紹,筷子生產過程大體分為三步,第一步漂白,先用藥水泡後用硫磺熏,其中化學藥品的殘留量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內,為增加防霉期限,部分生產者還會加入大量以農藥為原料的防霉劑。第二步乾燥,使用的滑石粉本身易誘發膽結石,滑石粉中含有的的重金屬也會對人體血液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傷。董金獅提示,在使用之前用水沖一下會減少筷子表面滑石粉的含量。第三步拋光,有的生產者會使用含有致癌物多環芳烴的工業石蠟。
董金獅介紹,木筷子的生產大省在黑龍江,竹質筷子主要產地在湖南、江西等地,「我們曾作過一次調查,那些不負責任的廠商,用蛇皮袋、農藥袋作包裝發貨,包裝物的污染、沿途的污染都威脅著筷子的衛生。」
從生產基地流入地方的一次性筷子通常要再次進入加工廠,裸筷將被重新套袋包裝,「外包裝上的‘高溫消毒’字樣真與筷子有關嗎?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怎樣?加工所在地的環境達標嗎?80%以上保證不了質量。」
據瞭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曾就是否繼續使用一次性筷子問題展開討論。反對一方認為,一次性筷子浪費木、竹資源,又難保餐桌安全,回收率也保證不了。應該用消毒筷子替代一次性筷子。支持一方的觀點是,木質筷子一般用不成材的邊角廢料作原材料,而竹子屬木本植物,2—3年就需砍掉,如果使用得當,一次性筷子反而是對資源的良好利用,同時又可以保證就業率。最後,在溫家寶總理的批示下,准許我國市場繼續使用一次性一次性筷子,但也同時制定了上述相應規格標準。
有餐飲經營者問,過期的筷子重新消毒是否可以繼續使用,對此董金獅作瞭解答。過期筷子存在一定化學污染,常規消毒無法去除。如發霉所產生的黃菌霉毒素。
談至我國一次性筷子的發展現狀,除了在衛生質量環節的堪憂,董金獅表示在回收利用環節同樣令人痛心疾首。「我去日本考察過,日本每年要用掉 100多億雙筷子,其中的80%的筷子都源於中國,而他們的回收率是100%。那些廢棄的筷子是造紙的優質原料,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這些技術、制度方面多下些功夫呢?」他說。
鏈接
新型筷子讓食客省去擔心
面對一次性筷子質量的不樂觀的現狀,有人提出,與其用不衛生的一次性筷子還不如用衛生的消毒的循環筷子。但怎樣保證循環筷子的消毒時間、次數及效果,也同樣需要監管制度的完善和餐飲經營者自身素質的提高。
幾種新型一次性筷子也悄然而生:
每次使用只更換筷子頭——一般筷子長度約20cm—23cm,而接觸人口部分最長約6cm,將剩下的10幾厘米用耐用的材料製作,做好清洗工作循環使用。
筷子頭處增加防滑紋——使用後在滑紋凹槽留下的印記不易清理,無法再回收利用。增大了夾菜時的摩擦力又保證了一次性,但這種筷子造價較高。
帶帽筷子——在筷子頭上帶一個類似筆帽似的塑料套,保證筷子頭不與外物接觸,將筷子身做短,使用時把塑料套扣在另一端增加長度。
螺旋式多用筷子——一段任意質地的筷子身,配套相應筷子頭、叉子頭、油筆頭等。適合個人收藏。
目前市場一種攜帶型餐具盒頗受歡迎,鉛筆盒大小,一個筷子一個杓。大連市一家外企工作的范小姐兩年來一直隨身帶著這種餐具盒,「挺輕巧的,用過後我自己洗,定期煮一下消毒,使著也放心。只是和外人一起吃飯時不太好意思拿出來,畢竟這種自備筷子就餐的理念目前並未被廣泛接受。」她說。
- 關鍵字搜索:
-
小心
來源: 半島晨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r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