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的中國古代的星象觀
這是中國早期的星象圖,它是一幅磚刻而成的壁畫。反映了中國古代的星象觀念。中國人把天上的星空按三垣,四像,二十八宿劃區分為不同區域。
中國古人很早就把星空分為若干個區域。在中國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史記》裡的「天官書」中,就把星空分為中宮,東宮,西宮,南宮和北宮五個天區。隋代以後,星空的區域劃分基本固定,這就是在中國人們常說的三垣四像二十八宿。
「三垣」就是天上的3座城堡,是把北極周圍的星象分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個區域。太微垣在紫微垣西南方。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太微垣中的星星多以朝中官員和場所來命名。天市垣在紫微垣的東南部。
太微垣的東邊,天市垣是天上的都市,天市垣中的星名均以與皇帝有關的人員,名諸侯國的地名以及某些貨市的名稱命名。
大約在7000年前,中國古人已經把星空劃分成龍和虎兩大區域了,後來逐漸形成了四像,即「東方蒼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後來又把四像的每一像各分為七段,每一段叫「宿」,共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在天空中的位置正好是月球在天上運動的軌道經過的地方。
月球繞地球運轉一週是27天多,一天恰好經過一宿。在每一宿裡都有許多星星,古人給它們分別起名,分成眾多星官。當時所發現的2442顆星被劃分為207個星官,這些星官又被分列入二十八宿中。中國古人就是根據這些制定曆法的。
- 關鍵字搜索:
-
70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s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