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少女不懷春?
有銀行,有炒股,卻沒有性?
新年伊始,英國很多媒體報導了中國網民搜索最頻繁的詞彙這條新聞。就連BBC、《每日電訊報》這類一向不苟言笑的大媒體都忍俊不止地調侃了一番。原因是,根據谷歌中國統計,中國網民去年查詢最多的字眼前五名中包括三家大銀行的名字和"股票","性"未能擠進前10名。
中國政府嚴厲封殺色情網站
在求知榜上,中國網民最常提的問題是"什麼是藍籌"以及"如何炒股"。但在全球排名榜上位居榜首的問題是"什麼是愛"和"如何接吻"。
難道中國人不關心性?BBC的新聞網站可不這麼認為。報導說,中國政府嚴厲封殺色情網站,這才可能是網民不搜"性"的原因。
"勇敢無畏"
包括英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不論戰爭、氣候、次貸、房產等頭條新聞多麼恐怖,性,永遠都是網民最愛搜的字眼之一。
網路時代,人們周圍的性誘惑實在是太多了。有了網際網路,任何人都可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輕而易舉地接觸到性。自由國家,搜"性"不犯法,本無可厚非。但是,騷動不安的青少年,非常容易就會被"性"的光怪陸離蠱惑得忘乎所以。
在這一方面,英國少男少女之"勇敢無畏"能令所有歐洲國家汗顏。世界衛生組織剛剛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在接受調查的24個歐洲國家中,英國青少年"偷嘗禁果"的年齡最低。
在英格蘭,39.9%的女孩子未滿15歲(法定年齡是16歲)就已經"失身",位居歐洲榜首。第二名是威爾士:38.5%,第三名是蘇格蘭:34.1%。16歲以下的男孩表現略好,有過性生活經驗的比例為34.9%,位居歐洲第二,僅次於烏克蘭的47.1%。
調查結果中最讓人擔憂的是,15%以上的英國青少年在發生性行為時沒有採取適當的避孕措施。
難怪,英國的少女懷孕率也是歐洲冠軍,比荷蘭高6倍,比義大利高4倍,比法國高3倍。"穿校服的媽媽",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
校服媽媽
每一天,英國仍然有20名未成年少女懷孕。
去年年底,趁著人們過聖誕無心看新聞,"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悄悄地公布了少女媽媽的統計數字。數字顯示,在2005年(已有統計數字的最後一個年度),英國16歲以下少女懷孕人數為7462人,與上一年度相比增加了4%。倫敦東南的藍伯斯(Lambeth)是少女懷孕高發區的第一名:每1000名13-15歲的少女當中平均有19.5人懷孕。換句話說,每50個穿校服的女生中就有1人懷孕。
懷孕少女中大概有一半的人選擇墮胎。也就是說,過去三年中,英國有1萬多名不到投票、駕車、飲酒年齡的少女墮胎,另外1萬多人成了母親。這樣的數字,聽起來真是讓人心碎。
政府的目標是在2010年將少女懷孕率減半,為此,曾掀起一系列"嚴打"運動,其中包括投資1.5億英鎊大打電視廣告,同時還在學校加強性教育。但是,1998年至今,少女懷孕率僅減少了11%,既定目標可望不可及。
青少年"性"政策中引起非議最多的有兩條。其一是青少年獲得避孕工具、墮胎藥物更加容易。目前,少女不用通知家長即可以從學校護士那裡領取墮胎藥,將來還有可能直接從藥房購買。其二是少女媽媽享受的住房、福利補貼。
部分批評人士認為,這樣的措施簡直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同前面說過的那樣,現在,性,無孔不入。有專家認為,面對這種程度的性氾濫的衝擊,如果青少年很容易就可以拿到避孕工具、墮胎藥物,既會導致青少年錯誤地認為,只要不生孩子,未成年性行為無所謂;還會導致青少年的性行為更加冒險、不負責任。比如說,女孩子將墮胎藥看作緊急避孕藥。
有人形容政府現在的做法是"有系統地搬走了限制青少年性行為的一切障礙"。
著名記者尼爾·林頓最近在《泰晤士報》上撰文嚴詞指責政府的救濟措施是導致少女性行為不負責任的重要原因。文章認為,如果少女知道自己不能免費接受墮胎、生了孩子拿不到救濟;家長知道自己要承擔孩子性行為的經濟後果,雙方可能都會更多地考慮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種個人責任的轉變可能立即就會導致少女懷孕率的下降。
"文化革命"
大作家們早就慨嘆過了,哪個少男不鍾情,哪個少女不懷春。青少年嘗試禁果,自古以來早已有之,今後仍會繼續存在。
慈善組織"家庭教育基金會"的諾曼·維爾斯的一番話讓我頗有同感。他說,依賴普及避孕手段和性教育不可能實現降低少女懷孕率的目標。維爾斯認為,現在,英國人把性看作"隨隨便便的消遣活動",英國迫切需要的是一場"性文化大革命"。
那麼,除了靠封殺網站、媒體減少外界給青少年帶來的性衝擊以外,發動革命的其他手段是什麼?如何確保革命成功呢?這些問題,留著以後再談吧。
(2008年1月9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哪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