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冬季痒 應注重皮膚保養
冬天季節,民眾皮膚常常出現乾燥、搔痒、脫屑等症狀,署立嘉義醫院家醫科醫師黃紹新表示,典型的冬季痒,常見紅斑、紅色網狀的龜裂、脫屑及抓痕,稱為"乾燥性濕疹"或"缺脂性皮膚炎",為冬天最常見的皮膚病,大都是保養方式不正確所造成。
許多民眾誤以為冬季痒是衛生習慣不好引起,就以香皂甚至藥皂洗澡,加上水溫過高,更加速皮膚的水份及油脂流失,導致冬季痒的症狀更加嚴重。此外,乾燥的皮膚與質地粗糙的衣物、棉被接觸磨擦刺激後,容易產生搔痒,在搔抓後形成濕疹。
皮膚的水份來自體內的血液循環供給,冬天因天氣冷,血管收縮,水份供給減少;天氣冷也會使皮膚出油量減少,而使皮膚表面沒有足夠的皮脂來防止水份蒸發,加上濕度低的環境,皮膚的水份更容易散失在空氣中,因此,如何留住皮膚的水份就成了預防冬季痒最重要的工作。
民眾預防冬季痒,首先應該補充大量的水份,如果老年人怕睡前多喝水,晚上會常起床上廁所,可以改在白天多喝,其次,要增加皮膚的油脂來防止水份蒸發,老年人因皮脂腺功能退化,皮膚油脂往往不夠,一方面要減少油脂的喪失,因此建議減少洗澡次數,以一天一次為宜,給予皮膚必要的水份滋潤。
而且,洗澡時,水溫不可過熱,少用香皂或乾性皮膚專用之香皂,可改用滋潤型沐浴乳;另一方面沐浴後塗抹含油量高的綿羊油、凡士林等,補充不足的油脂;年輕人則可在沐浴後接觸冷空氣前,塗抹保濕性高的身體乳液效果更好。
皮膚發痒時避免搔抓,可改用手輕拍或冷敷方式,忌用指甲或其他器具用力猛抓,若皮膚因過份乾燥發紅、發炎或嚴重脫皮,出現明顯的濕疹病變應盡速就醫,避免併發細菌感染等症狀。
- 關鍵字搜索:
-
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