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胡會:不見了"一中"原則

4月中旬,"博鰲亞洲論壇"再度在海南島舉行。該次論壇最大的看點,是臺灣當選副總統蕭萬長的出席,以及期間舉行的"蕭胡會"。

蕭萬長的"融冰之旅",定位於經貿。蕭胡會中,蕭萬長向胡錦濤提出四項具體要求:盡速啟動週末包機、開放大陸觀光客赴臺、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盡早恢復兩岸的協商機制。均得到胡錦濤的積極呼應。

看上去,國民黨在臺灣勝選之後,兩岸關係很快呈現緩和跡象。最具意味的一個細節是,當蕭胡會結束、蕭萬長即將返臺時,大陸商務部發布新聞稿,出現"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盡快建立起溝通協商平臺"等字眼。臺方驚愕,中方則迅速澄清,由國台辦出面,聲明商務部的新聞稿是"錯誤",並立即"糾錯",在所有新聞稿中不提"一中"。這個被稱為"三個半小時危機處理"的細節,被解讀為中共對臺灣展現的"善意"。

中共為何突然變得如此"大方"?中共主動邀請蕭萬長到博鰲,並給予"元首級"待遇,甚至放棄中共一貫念茲在茲的底線----"一中"原則,令外界感到,中共急於拉近與臺灣的關係。實際上,此時此刻,中共有求於臺灣、有求於國民黨。

原來,北京奧運會舉辦在即,中國突發西藏抗議事件,中共情急之下,以其習慣思維,用舊手段,應付新局面:被疑以便衣特務挑起暴力,又以"平暴"為由,血腥鎮壓藏人示威。中共原以為,事件就此了結,就像從前許多次類似事件一樣。

但中共萬萬沒有料到,這一回,它在西藏的鎮壓,卻在國際上激起巨大反應。對北京奧運的抵制聲浪,空前高漲,以至於,奧運火炬傳遞,沿途受到抗議,為奧運史上所僅見。在國際上,西藏話題持續發酵,忙於籌備奧運的中共,為西藏危機所套牢。

中共急於從其他方面打開缺口,轉移視線。善待臺灣,就是中共目前不得已的一個選擇。實際上,中共主動邀請蕭萬長赴會,正是基於為中共西藏困境解套的策略考慮。在西藏事件上暴露兇惡面目的中共,急於拿臺灣做擋箭牌,向國際社會展示它"和平"、"講理"、"善意"的假面具,圖謀短期內改善其"國際形象"。

蕭萬長的"融冰之旅",雖說是著重經貿而迴避政治,實際上,政治意味濃厚,蕭萬長的16字箴言"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絕非只是經貿宣言,更是政治宣示。針對兩岸政治,也針對臺灣政治。在臺灣,綠營應該看到,藍營上臺,未必就會"賣臺"

。畢竟,臺灣民主日趨成熟和穩定,沒有投馬蕭票的544萬臺灣選民,構成制衡與監督,馬蕭不敢忽視。

蕭胡會中,如此輕易地,中共就放下"一中"原則,正好讓大陸民眾見證,中共長年所唱的"統一"高調、"一中"高調,何其虛偽!"統一"與"一中",不過是中共用以煽動極端民族主義、進而鞏固自身政權的幌子。在中共心底,其自身政權的安穩,才是重中之重,才是首要之首要。所謂"一中"、"統一"、"反台獨" 等,不過是偽命題,不過是假話題。在中南海諸公心裏,沒有什麼話題,比中共自身的既得利益更重要。

對西藏與臺灣的不同態度,也可以讓外界看透中共的真實心態:吃得掉就吃,來硬的;吃不掉就忍,來軟的。欺軟怕硬,一副小人做派。

如果說,大陸的優勢,主要是龐大市場,可以對臺灣打經濟牌;那麼,臺灣的優勢,則是民主成就,可以對大陸打政治牌。遺憾的是,至今,我們沒有看到臺灣對大陸打政治牌,只看到中共對臺灣打經濟牌。如此下去,臺灣難免不陷入被動。為臺灣計,為中國計,臺灣朝野,當以民主、自由、人權、法制等普世價值為武器,促進中國的改變;將臺灣的民主成就,推廣到中國大陸。如此,有利於兩岸民眾,也有利於世界和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破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