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山:地震感言
成都西面有兩條公路,西南出城便是著名的川藏線東端。而由西北出城,五十公里就到灌縣的都江堰,離那裡不遠有著名的青城山。青城派武功雖然在武俠小說中總有陰森的感覺,但青城山卻是道教三大名山之一。川北公路過了都江堰之後向北經過汶川然後分支,向北到松潘,向西到馬爾康,都是阿壩自治州的重鎮。汶川、茂縣、理縣和小金都有好吃的蘋果,而且山高水急,風景極為特別。岷江水非常清秀,是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灌溉水源。然而這裡卻處在中國最大的一條地震帶之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曾經路過甘孜州的爐霍縣城,從進入這個城市開始就隱約感覺到這個城市有點不一樣。後來才意識到,那是因為縣城裡所有的房屋和道路都是新的,和一般四川縣城裡陳舊破爛的景觀完全不同。當地旅館的老闆後來告訴我,爐霍一九七二年曾經發生大地震,縣城內所有的房屋全部倒塌,該縣死亡了近萬人,所以全城都是新建築。後在阿壩州的松潘和雲南的寧武都見到過類似的情形,河北唐山同樣的場景更是明顯。
或許對於某些人來說,這些新建的城市更令人愉快,但我卻總難忘卻那些地基下面血肉模糊的冤魂。所以當看到有些評論人士聲稱,地震是好事,喚醒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團結一致精神的時候,當看到那些"喪事當成喜事辦"宣傳的時候,內心的悲哀不禁油然而生。
古時候,凡是國有大災,上位者必然檢查冤獄,清理官吏,宣布大赦或者下詔罪己。而地震的緣故是"民怨鼎沸,上干天合",現代人多不信此說。但七十年代中國發生密集地震的時期,社會狀況確是如此。
地震是天災。在突如其來的災害面前,人類通常會爆發出不一樣的情感,同情、憐憫乃至空前團結抵禦災害。然而我卻寧願不發生這些災害。年輕的時候在甘孜和阿壩都有不少經歷,在四川和西藏都有好些朋友,其中不少住在成都和附近區域,因此大地震的消息傳來,令人牽腸挂肚。
閑時喜歡翻看歷史,發現凡是多事之秋,歷史的記錄通常很長,和平而百姓幸福的年代,歷史卻是寥寥數語如白水般平淡。青春年少時老是幻想生活在英雄的時代,然而如果能夠選擇,大多數人恐怕都寧願生活在那些平淡如水的年代。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的這段話實在是至理名言。青山欲覽眾山小,一將功成萬骨枯。只有把自己當成腳踏萬具枯骨的大將,才有一覽眾山小的得意。對於我這樣的普通百姓來說,卻是絕非情願去作冤魂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