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 36個老頭決定13億中國人看什麼電影
誰來決定十三億中國民眾能看哪些電影?答案是隸屬中國國家廣電總局的電影審查委員會。一位廣電總局電影局人士日前透露,該委員會成員僅36人、背景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審核電影能否上映的標準主要涉及意識形態與官方政策基調,需從嚴把關。但是,電影審查的十一條標準,只有一條針對影片的技術和質量問題,其它十條全部是針對影片的思想和內容的。
《法制晚報》報導,中國現在的電影審查委員會由36人組成,他們掌控著中國電影生死,不過36人中並非全是該局官員。一位廣電總局電影局人士透露,委員會成員來自各行各業,知名人士有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教授鄭洞天、老牌電影導演於洋、全國婦聯宣傳部文化處處長朱小征、國家宗教事務局辦公廳綜合信息處處長蕭虹等。
電影涉及意識形態與官方政策基調,需從嚴把關,現審查標準是依據國務院2001年12月頒發的《電影管理條例》執行,該十一條審查標準裡,僅一條是針對顏色深淺、聲音錄製等影片技術質量,其餘十條全部是審查影片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內容。
思想內容審查包括:不能泄露國家秘密、危害國家安全或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不能煽動民族仇恨,不能宣揚淫穢、賭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不能宣揚迷信和邪教等,例如中國導演姜文的《鬼子來了》一片,即因過於突出中國百姓在抗日戰爭時的愚昧、麻木、奴性,因"立場有問題"而遭禁演。
至於審查方式,首先是由製片單位"自審",再由製片單位向電影局遞交審查申請書,接著就是電審會看片,正式進入審查流程,電影能否通過審查採"委員意見多寡"決定,提的意見越多代表影片問題越大,若委員們無意見則直接通過。製片單位必須在三十天內,針對電影局的"修改意見"進行修正並回覆結果,影片經複審後若無問題,即取得電影局頒發的〈電影公映許可證〉,複審未通過需繼續修改,除非片商決定不上映,電審會委員掌握電影生殺大權,但審片時卻毋須全部到齊,只要大多數到場即可。
一般來說,修改後的影片多能取得上映權,不過也有意外突槌現象,中國導演黃建新的《銀飾》一片原已通過審查,但首映會時卻意外播送充斥露點鏡頭的未刪改版本,在與論壓力下首映即下檔,無緣再跟觀眾見面。不少未取得影院公映許可的電影,則改打擦邊球另謀出路,由於音像製品的發行審查權是由文化部或各地方文化局負責,許多無法上映影片乾脆改向文化部門申請發行DVD版本,或是將版權賣給海外片商,再以"盜版"形式出口轉內銷賣到中國。
絕大多數被禁影片的原因,主要是內容涉及色情、迷信、暴力、黑社會話題,理由是不適合普羅大眾與未成年觀眾合家觀賞,影片"太小眾"也會被禁,電影《小武》真實呈現一名小偷的甘苦生活,但因市場小、劇情片面欠缺溫情,一樣被禁。被禁影片下場是直接被當做"史料"保存,像《鬼子來了》、《活著》、《藍風箏》、《爸爸》、《盲井》等頗具爭議性影片,在審片後即成為歷史資料,中國觀眾想觀賞只能買盜版,或是等待中國言論自由大開,當作"懷舊片"欣賞。
典型案例:
《小武》社會描寫太邊緣
賈樟柯的《站臺》、《小武》、《任逍遙》等,都未能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審查。總結起來,這與其作品對社會角落的片面描述有一定關係。
比如《小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的小偷,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邊緣人士。他為社會所不容,朋友的背叛、愛情的欺騙、家庭的唾棄,甚至連同行也在電視上對他嗤之以鼻。似乎曾經管教過他的教官對他還有一點憐憫之心,可到頭來還是將他銬在路邊,讓他遭盡路人的白眼。有影評人說,儘管影片比較真實,但相對小眾,比較片面,沒有溫情。
與賈樟柯一樣,王小帥的《十七歲的單車》、李陽的《盲井》情況都大致相同。
《銀飾》"成人"味道過濃
2005年3月,黃建新執導的《銀飾》本來已經通過電影局審查,連影片的上映日期都曾確定下來。結果上映前幾天,該片在北京星美國際影城舉行首映式時,製片公司拿錯了版本:把原來未刪節的拷貝拿出來放了,出現在銀幕上的露點鏡頭頗多,全場觀眾一片嘩然。
國家廣電總局在得知這個消息後,第二天就把這部影片招了回去,要重新審查,並要求製片公司重新對其進行修改。後來,製片方曾多次對外宣稱影片將全國上映,但卻始終未能與觀眾見面。
《鬼子來了》歷史立場不正
姜文的《鬼子來了》沒能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審查,曾引起眾多電影界業內人士的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為它涉及了抗日這個歷史話題,且"立場有問題"。知情者透露,當年電影局對這部影片的部分回覆內容如下:影片一方面不僅沒有表現出在抗日戰爭大背景下,中國百姓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反抗,反而突出展示和集中誇大了其愚昧、麻木、奴性的一面。
- 關鍵字搜索:
-
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