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史
圍棋源於中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大叔文子聞之曰:‘今甯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此外,《論語.陽貨第十七》亦言:"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更可知春秋時已有圍棋一藝。漢代之後,習棋藝者益增;因弈棋猶如行軍佈陣,故文人習棋,多與軍事相結合。如桓譚《新論》:"世有圍棋之戲,或言是兵法之類也。"馬融〈圍棋賦〉:"略觀圍棋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此為圍棋與兵法融會貫通的最佳例子。
魏晉南北朝弈棋之風盛行,曹操、孫策等人,皆是棋界能手;《三國誌》言,王粲少時便能"覆局",費褘能下棋時指揮取勝。《南史.柳惲傳》載梁武帝推動弈棋不遺餘力,曾召開評定棋品大會,盛況空前,為最早有據可查的全國棋藝大賽。
唐時君臣皆好此道,高手輩出,如王積薪、顧師言皆是。相傳王積薪作〈圍棋十訣〉:"不得貪勝,入界宜緩,攻彼顧我,棄子爭先,舍小就大,逢危須棄,慎勿輕速,動須相應,彼強自保,勢孤取和。"後世奉為弈棋的金科玉律。
宋時名手甚多,李逸民《忘憂清樂集》為當代最重要的論棋專書。內容不但選錄了《棋經》、《棋訣》、《論棋訣要雜說》等重要作品,並且記載了棋譜、邊角著法、棋勢等內容;非但保存了前人理論、棋局、弈譜,對後世習藝者,更是珍貴的一部專論典籍。
元朝最著名的論棋書籍是《玄玄棋經》;其藉《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以喻弈棋之精妙。此書由嚴德甫、晏天章合力完成,內容豐富,更勝《忘憂清樂集》;書中所收棋勢共三百餘篇,非但可供後人大量參考研究,亦是全書中最為人津津樂道之處。
《忘憂清樂集》一書,今存宋代刻本,國家圖書館尚有善本珍藏,此書亦被棋界尊為現存刻本中最古之圍棋專書,若有意一窺古人弈棋之方,不妨可藉此書探賾索微,必能獲益良多。
- 關鍵字搜索:
-
棋史